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电新政 » 正文

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30
核心提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未来五年天津优化产业结构、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未来五年天津优化产业结构、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统筹规划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带动天津工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2008-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天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引进了一批国际领先、市场急需的先进技术,策划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研发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形成了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在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为推动天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十一五”时期,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11.05亿元迅速增长至2010年的604.12亿元,年均增长40.3%,占工业总产值的3.6%。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43亿元,形成了6亿只锂离子电池、3亿只镍氢电池、110MW光伏电池和6000MW风电整机生产能力,风电累计装机总量占全国的30%,成为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基地。新材料领域共有企业超过1000家,产业产值达到361亿元,膜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硅材料、钛材料等多种材料的研发制造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绿色电池、风电、光伏发电、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行业积累了一定的科技与产业资源,发展势头强劲。纳米新材料、生物医学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产业化潜力较大,企业成长速度和产业聚集程度得到明显提升。

(三)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天津新能源新材料正在形成以绿色电池、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核心,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体系。在绿色电池领域覆盖了锂离子电池、六氟磷酸锂、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配套材料生产体系;风力发电领域,形成了从主机设备的整套机组到电机、齿轮箱、叶片等配套零部件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金属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以高温合金、耐蚀合金、记忆合金、钛合金、焊接材料等产品为代表门类齐全的产品体系;化工新材料在合成树脂、涂料、环保和膜材料等领域已形成规模;LED产业形成上游基础材料、外延材料,中游芯片封装以及下游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建成25个国家级和39个市级创新机构、7个国家级和5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了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等为依托的较为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具备了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支撑产业化制造技术的全方位的科研开发能力。突破了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膜分离技术、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等一批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和工艺,自主研发了750KW定速定桨距型叶片和1.5MW变速变桨距型叶片系列产品,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产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五)形成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

聚集了力神、津能、京瓷、苏司兰、歌美飒、东汽、巴莫、膜天膜、渤化集团、塑料所、中环半导体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研发制造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力神公司产业化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已形成4.5亿只锂离子电池生产规模;膜天膜公司中空纤维膜材料产业化国内领先,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产100万平米中空纤维膜生产基地规模居亚洲第一。一批配套企业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配套企业为基础、专业化分工为纽带的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尽管天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总量规模偏小,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3.6%;二是企业规模不大不强,产业投融资渠道不健全,只有少数企业形成一定规模,中小型企业成长还不够快;三是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核电产业、生物质能等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四是产业集群尤其是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程度低,企业散、小、弱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善;五是部分行业科研资源分散、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机制急需完善。

      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一)金融危机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历史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推进经济复苏与转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将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作为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将极大地激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动力,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二)发展低碳经济对抢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制高点提出新挑战。

新能源产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材料作为高技术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持续挑战的重要途径,也是天津构筑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

(三)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与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核电、风电和光伏装机总量将分别达到现在的9倍、6倍和61倍,将有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材料、能源与信息并列为21世纪三大技术产业,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产业规模和市场空间持续扩大,将有效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

(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落实滨海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重任,发挥滨海新区在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中重大作用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腹地广阔和交通发达的区位和基础原材料市场优势,将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发展方针,衔接国家战略重点,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强化自主创新,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发展原则。

1.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布局、产业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创新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的合力。

2.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成果、知识品牌,带动产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把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抓住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积极承接高端制造和研发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3.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相结合。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和优势的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形成优势产业和技术领域。提升产业聚集与集约发展水平,兼顾骨干大企业带动和广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化布局。

4.跨越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紧紧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促进全市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培育先导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

到201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实现5年翻2番,产值规模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以上。

2.产业布局。

到2015年建成2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3.创新能力。

到2015年,通过技术引进、集成创新等,突破体现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的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60项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家,申请专利达到每年3000件,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4.品牌建设。

到2015年,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0个,培育十亿元以上自主品牌30个,打造百亿企业10家,50亿元以上企业20家,国内外知名度大幅提升。

5.产业组织。

到2015年,依托产业集群、特色工业园和行业协会,培育中小企业群体,五年内使企业总数达到2500家,建成10个以上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组织,5个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组织。

四、主要任务

构筑高端产业高地,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跨越发展;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培育优势企业,壮大“小巨人”规模;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聚集,形成两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和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的产业格局。

(一)抓好重大项目,壮大产业规模。

  “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中海油新能源基地、友达光电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华锐风电装运基地等160个规模大、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总投资达到1310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721亿元,新材料产业589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540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1450亿元,新材料产业1090亿元)。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总体规模水平。

(二)提高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支撑发展计划。

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集中力量攻克光伏发电集成技术、风电控制系统及检测技术、动力锂离子电池组设计及均衡控制技术等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复合、纳米、智能材料等共性基础材料,提升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特种材料的发展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动力电池、2MW以上风力发电成套设备、高效聚光太阳能电池、新型节能型功率器件、高性能氟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研发项目,制定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标准,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三)培育优势企业,壮大“小巨人”规模。

  选择资产规模大、技术积累多的新能源新材料领军企业,引导要素集聚,加快发展步伐,壮大产业规模。发挥相关科研院所和产业化基地的技术优势,建设纳米技术与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专业孵化器,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创业,引导和支持高层次人才等资源向纳米新材料、核电、生物医学新材料等前沿产业领域聚集,培育一大批以先进技术为支撑、资本与技术紧密结合,具有高速成长能力和鲜明专业特色的“小巨人”企业。

(四)建成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以滨海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能源产业基地为基础,培育壮大力神、中环半导体、京瓷、东汽等一批名牌产品和若干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重点龙头企业,建成绿色电池、光伏、风电为主的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以空港物流加工区和南港工业区为基础,培育壮大渤海化工、膜天膜等一批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优势企业,建成以航空先进复合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按照产业发展特点,依托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天津风电产业园、宝坻低碳工业区、东丽航空产业区、临港渤海化工园、西青高端金属制品工业区、京滨工业园、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形成产业基础好、集聚程度高、产业特点鲜明的特色产业园区。

五、发展重点

  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围绕国家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布局,实施“壮大优势、发展新兴、培育前沿”的发展思路,在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绿色电池、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核电、生物质能等五大领域;在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生物医学新材料、纳米材料等七大领域,优化产品结构,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产业集群。

(一)新能源产业。

1.绿色电池领域。

重点发展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镍氢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池组等关键产品和技术,发展高性能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电池材料,积极开发氢源、甲醇、乙醇等燃料电池新品种,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进一步扩大产业化规模。重点实施中海油动力电池新能源基地、比克电池新能源产业基地、建龙重工新能源新材料基地等项目。到2015年,形成50万套动力电池、20亿只锂离子电池、100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亿只聚合物电池、4000万只超级电容器的生产能力。

2.风力发电领域。

重点发展2MW级以上整机、2.5MW风力发电机组、2.5MW以上叶片、2.5MW以上齿轮减速箱、5MW海上风机叶片。加大对电控系统技术,风电太阳能联合发电技术,风电和水能联合发电技术、变流器装置关键技术,整机设计技术,海上风电技术,大型并网风电机组短时蓄能技术,叶片、主轴、发电机、塔架等关键配套零部件及材料制造等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天津风电装备研究试验中心,推进风电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实施南车风电机组产业化基地、明阳2.5MW风力发电机组制造、西门子变速箱增资扩能、5MW海上风电机组叶片研制等项目,构建以整机为龙头、零部件配套及相关服务为支撑的完备的产业体系。到2015年,风电整机生产能力达到7000MW,2.5MW以上齿轮箱达到2000套。

3.光伏发电领域。

壮大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重点突破薄膜电池、聚光电池、BIPV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积极开发砷化镓聚光太阳电池、铜铟镓硒太阳电池、太阳电池减反射玻璃、透明导电玻璃。重点实施中电科光电产业基地、英利光伏产业基地、京瓷太阳能电池板、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非晶硅柔性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等项目。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总产能达到7000MW,建成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太阳能电池研发基地和品种最全、生产规模最大的系列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基地。

4.核电领域。

重点发展核电站汽水管道用高等级不锈钢无缝管及钛合金管材、核电站壳体用预应力钢材、核电站用海绵锆、大型高品质铸锻件等核电装备关键配件和材料,积极开展高等级压力容器、核电站用泵、阀门等核电有关设备技术攻关,加快主设备及配套设备制造能力建设,积极推进重点骨干企业进行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形成规模生产能力。重点实施核电设备研制、核电站专用管件生产、核电设备乏燃料储运器制造等项目。

5.生物质能领域。

充分利用非粮作物、植物和农林废弃物,大力开发低成本、规模化、集约化生物能技术,积极培育生物能产业,促进生物质能的大规模应用。重点实施生物能源产业基地、生物柴油、沼气容器等项目。到2015年,实现生物柴油20万吨、燃料乙醇10万吨的生产能力。

(二)新材料产业。

1.先进复合材料领域。

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造修船等领域,大力发展碳纤维、玻璃纤维和高强度高分子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超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新型柔性多功能纤维集合体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重点实施航空橡胶件生产基地、波音复合材料二期工程、天塑双向拉伸聚丙烯新型基材生产等项目。

2.新型功能材料领域。

重点发展高温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智能凝胶、智能纤维和智能粘合剂等智能材料等。开发化学表面活性剂、特种涂料、特种橡胶、环境友好型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开发金属陶瓷、稀土钕铁硼永磁体材料、铁铬钴可加工永磁材料、喷涂铝箔及彩印复合包装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施新一代永磁材料制备、铁铬钴可加工永磁材料升级改造及产业化、功能陶瓷材料生产等项目。

3.电子信息材料领域。

积极发展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光存储材料和器件、发光二极管材料、硅基材料、光电转换材料、能源转化及储存材料、光纤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单晶硅芯片材料、新型节能型功率器件等。掌握电子新材料制备的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突破大直径、高质量半导体晶体生长和晶体加工技术及外延技术,高性能柔性材料产业化技术,无铅大功率压电传感器材料关键制备技术,电子陶瓷材料和无源电子元件的复合化和集成化技术等。重点实施LED新光源外延片、区熔硅单晶片产业化制造、新型平面中高压MOSFET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4.化工新材料领域。

重点开发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材料、高性能聚氨酯、高性能聚烯烃、新型催化剂及加工助剂、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等高分子合成材料及新型化工功能材料。推广可熔融含氟聚合物、特种工程塑料合成技术。开发关键中间体制备、塑料合金和复合材料相容性等技术。重点实施表面活性剂研发转化基地、天碱8万吨聚甲醛、渤化精细化工基地、高档气相二氧化硅等项目。

5.金属新材料领域。

重点发展各种新型高强高韧、高比强高比模,高强耐蚀可焊,耐热耐蚀铝合金材料、镁合金、铬钼钢材料、钛合金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等高性能结构材料。突破金属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重点实施高性能磁性材料、稀土硅铁镁合金生产、高强度耐磨镍铬合金材料生产等项目。

6.生物医学材料领域。

重点发展组织工程材料、仿生材料、生物活性材料、可降解和可吸收生物材料、组织和器官修复与替代材料、高档医疗器械材料、药物靶向和控释载体等生物医学材料,掌握一批高端材料制备关键技术。重点实施华圣蓝金膜生产基地、血液净化器、一轻医用塑料等项目。

7.纳米材料领域。

重点发展高性能纳米纤维、纳米颗粒和纳米碳管、纳米磁性液体材料、纳米半导体、纳米隐身材料、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纳米界面材料、纳米功能涂层等材料,研究纳米技术与仿生、人工智能等集成技术,掌握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推进纳米碳功能材料在催化剂、涂料、填料、封装材料及医疗保健品等产品中的延伸应用。建设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纳米检测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筹建全国纳米技术与材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创建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合作研发转化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建设。

成立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宏观指导,引导区域间分工合作,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担任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顾问,成立若干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小组,对重大技术问题提供咨询和指导。建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经济核算统计制度,完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统计监测,建立科学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二)加大政府扶持,提升发展速度。

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建立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开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绿色通道”,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和关键项目的立项审批实行“绿色通道”,采取专人负责、代理服务,加快项目推进。

(三)引进培养人才,构筑创新高地。

鼓励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加强对新能源新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开展各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相关技术培训。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高水平研发人才、高技能生产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支持企业加大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共建研发机构等方式吸引海内外高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四)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保障服务。

建立天津市新能源研究院、风电研发中心、绿色电池等产业联盟,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加强技术跟踪,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创新能力。依托现有高校重点实验室、有关研究院所等研究机构,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组织及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组织的作用,加快行业内部信息交流,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

(五)实施示范工程,带动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光伏太阳能、风力发电、智能电网、LED照明等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以大神堂风电场为示范,加速设备部件及控制软件的研发配套,促进风电产业发展。以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LED半导体绿色照明示范工程为名片,积极推进LED产业的推广应用。通过示范应用,促进产业自主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六)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加强京津冀区域科技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北京等地雄厚的科技研发资源,加快京津冀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间科技合作,增强我市技术研发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新能源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引入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技成果,来津实现成果转化。加快建设跨区域公共技术平台、产业信息交流平台、政府间合作平台等公共平台,促进地区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十三五”规划将实施“蛟龙探海”工程 加大工业有效投资 提升供给质量
我国首个“新三板”蓝皮书在京发布 安徽省鼓励新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