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机交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假如制造业没了 中国人还有什么地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22  来源: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作者:陈晴晴
核心提示:假如制造业没了 中国人还有什么地位?

如果制造业没了 中国人还有什么地位? 由中国机电网于2017年2月22日整理发布。未来30年,中国最重要的机遇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制造业的科技升级。但真正让制造业科技升级的并不是如何造,而是造什么,是如何跟世界最先进的科技研发来对接。

现在是一个纵向整合的时代。你并非必须得自己拥有专利,才能生产产品,才能打市场。专利、产品、市场这三部分是可分离的。

真正对社会经济实力的推动,不来自于科研本身,而来自于对于科研的高效转化。美国的科技转化才是它经济实力的真正表现。

幸运其实是最难的,因为概率极低,也就是说你想用守株待兔的方式去吃饱饭,这是不现实的。

大规模的开放的复杂产品的制造,全世界你只能找中国。

全球的创新正处在变革的时点上,向世界最牛的人学习,然后超越他,你就可以成为世界最牛。

1、未来30年,中国最重要的机遇是这个

未来30年,中国最重要的机遇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制造业的科技升级。这个话题从政府到民间谈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解决,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最重要的解决办法。

科技升级的源头是什么?政府也在讲“智能制造”,但我们认为这里有个小偏差——真正让制造业科技升级的并不是如何造,而是造什么,是如何跟世界最先进的科技研发来对接。你去看世界最先进的企业,比如苹果公司,它并不是说自己的制造多么领先,因为它干脆把制造业甩给了中国的富士康,但它有最先进的研发能力,它能够造出苹果来。

美国人其实也在反思这一点,就是如果我把太多的制造甩到国外,会不会丧失很多新机会?尤其是从整个手机产业来看,虽然说苹果获利盛丰,但因为苹果和富士康的合作,造成中国手机制造能力非常强,同时也就培养出了中国的小米和一系列中国的国产品牌手机,我想这和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是相关的。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就有机会创造出新的品牌,来获取更高的市场价值。

 

2、究竟是谁掌握着制造业产业最丰厚的利润?

这里面需要澄清一个误解:

我们中国人经常有一个说法是必须要掌握最先进的科技,否则就只能沦为来料加工的加工企业。但实际上,你如果看一个产业的利润,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制造业利润。这部分利润确实不强,富士康给苹果做代工的利润也远谈不上丰厚;

第二个层次,谁拥有专利。专利拥有者可以收专利授权费和技术支持费,但如果说它没有产品的话,往往专利授权费是非常低的。

第三个层次,你不拥有专利,但你可以做出好产品。比如iPhone 之前最成功的案例是iPod,iPod苹果当时找到了一个市场切入点,就是说MP3这样的音乐播放器应该能够容纳你所有的曲库,而不应该只存10首歌,所以乔布斯决定要重新再造一个音乐播放器,就是这个iPod,但iPod的技术并不是乔布斯,而是东芝的。也就是说,他产品的核心材料并不是自己的,但因为他拥有强大的市场控制能力,所以说它能够做到独家销售,而且反过来在自己经营成熟以后把这个专利收购掉。

这就说明了虽然制造业利润不丰厚,但是掌握了制造业很容易形成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而销售产品和品牌往往是利润最大的一块,且产品、品牌背后的科技往往并不来自于这家公司,这就是全球协作很显著的特点。

中国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和用户理解能力的企业,暂时缺乏科研能力的企业。我们其实可以用这种知识产权转让授权的办法来获得最先进的科技,到最后我们的利润是一点都不差的。反过来,如果只拥有最先进的科技授权,不能形成自己的产品,利润是有问题的。

比如大家最近在反复讨论孙正义收购了著名的手机芯片方案公司ARM 。未来的计算基本上都是移动计算,所以ARM结构的芯片未来会是主流,但ARM自己本身并不生产芯片,而像intel这样生产芯片的现在也在开始生产ARM架构的芯片了,也就是说,ARM只能收到授权费,虽然说它被孙正义收购,但是实际上它的收入利润并不大,和intel这样的巨无霸比起来,其实要小很多。

我们希望大家理解的一个很核心的话题是,就是一个产业里面的几个部分是可分离的。现在是一个纵向整合的时代。你并非必须得自己拥有专利,才能生产产品,才能打市场。专利、产品、市场这三部分是分离的。中国拥有生产能力以及市场能力,尤其我们的制造以优质、低价著称,所以我们很容易延伸到市场部分,树立自己的品牌。一旦我们取得市场优势,我们是可以反向控制前端的这些科技。

 
关键词: 制造业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国网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个月经济“成绩单”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2672521 业务咨询:0551-62672521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