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行情 » 钢铁钢材市场动态 » 正文

我国步入钢材期货需求放缓的转折点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发布日期:2013-08-12      
 我国9.76亿吨的钢铁产能,释放出路到底在哪? 

8月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召开理事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中钢协根据对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所做调研认为,靠出口、转移到西部以及寄望于城镇化带动并不能解决问题,加快钢企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钢铁行业的底线,也是最后防线。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行业集中度并不高,在此情况下走限产保价之路最现实。 

化解之道不在城镇化 

从全球钢铁供求状况来看,我国和发达国家钢铁产能基本供过于求。南美、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还是钢铁净进口国。 

8月3日,中钢协副秘书长、首席分析师迟京东在中钢协召开的理事会上直言:“靠出口消化过剩产能难度越来越大,靠供不应求的区域需求也难化解钢铁过剩产能。” 

迟京东用一组数据证明了这个结论。 

2005年之前的1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粗钢产能增长了2.53%,低于产量增长3.9%的增速。2005年,世界粗钢产能增长6.75%,产量增长5.3%,供大于求的矛盾在全球开始显现。 

除去中国产能变化因素,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供求矛盾并没有那么严重。 

2005年之前的10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钢铁产能仅增长了0.34%,虽然产能总体供大于求,但因为产量增加了1.91%,供需增长基本相当。这期间,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都是钢铁净进口国,这些区域消化了全球过剩的钢铁产量。 

2005年之后,中国从钢材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而世界粗钢产能又增1.91%,高于产量增长0.87%,供大于求的矛盾在滋长。 

“中国供大于求矛盾加剧,而全球供大于求矛盾未解决,所以想要依靠出口解决产能过剩矛盾非常困难。”迟京东说,出口的意愿太强,也会招致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击。 

根据商务部网站公示,仅今年前两个月,中国钢铁产品就遭到5起反倾销调查或仲裁。南美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开始向中国钢铁产品“挥拳”。所以,钢铁产品出口之路并不那么好走。 

由于拉动钢铁消费还要靠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又有人士建议靠投资拉动尤其是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来消化钢铁产能。 

对此,迟京东表示行不通,“日本在这方面就有教训。” 

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日本固定资产投资超过GDP比重的30%,最高时达39%。这导致了日本钢企产能过剩。为此,日本花了20年时间来调整过剩的产能。后来,日本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始终没有超过25%,基本在20%以内。 

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45%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明显,今年上半年为20.1%,其中,钢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4.26%。 

“如果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不再增加的话,靠刺激国内消费来化解过剩产能,恐怕难有大成效。”迟京东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的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在逐渐退出,投资增速回落,投资GDP钢材消费弹性系数又在降低。我国已进入钢材期货需求放缓的转折点。” 

在此种供求状况下,迟京东认为钢铁释放产能不能寄希望于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 

“城镇化可以带动钢铁消费,但同时这些需求潜力正在释放,并不是等着我们还没释放。”迟京东说,只有需求潜力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平稳释放,才会对钢企发展有利。按照国家信息中心的测算,要达到70%的城镇化,需要花费120万亿。他说,“但不要寄希望于120万亿在5年内能全砸进去。” 

有钢企想要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理由是中西部有资源也有潜在市场。 

“问题是西部地区资源有限,市场还等着你去开发。有些钢企在一些沿边地区搞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加工,将来可能带来不小的问题。”迟京东举例说,德国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当时耗费118亿美元在巴西建板机厂,在美国建热轧厂,号称“一体化”,现在却对外出售这些工厂,因为生产和运输成本太高, 市场竞争太激烈。 

关键在于兼并重组限产保价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主要发达国家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正在我国重演,并且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难度将大于发达国家。 

美国在市场需求下降时,钢铁业去产能化,钢企自觉削减产能,美国联邦政府承担了钢企不同的社会成本。日本钢企则按照工业重新布局和环境治理要求,大钢厂自主调整,小钢厂都并到大钢厂里去,与下游用户紧密联系、开展战略合作,并将一些产能转移到别国,包括中国。 

但我国似乎并没有借鉴国外钢企的经验。 

“中国的钢企将钢铁冶炼集中在一个地方,不断开新区、扩规模。”迟京东说。但国外钢企集团一般由若干个布局相对合理、规模适当、分工明确、具备地区特色、符合当地需求规模、有统一企业文化的钢铁公司共同组成,并非盲目发展求大。“这是国外的联合重组。联合重组不是一个阶段的工作,是个连续过程”。 

钢企重组对优化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欧盟的钢企通过重组控制了规模扩张,控制了产量释放,化解了产能过剩。但自1997年湖南华菱钢铁成立到现在,中国钢铁领域有50多起重组,有成功也有失败。迟京东认为,国内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正在形成,但还不成熟。 

全球排名前10的钢企中,中国有6家,年产量为2.42亿吨;排名前35家钢企,中国有17家,年产量超过3.67亿吨。中国钢企规模越来越大,但产业集中度并不高。 

2010年,我国排名前10的钢企粗钢产量占比达41.7%。2012年降到37.5%,500万吨以上企业产能利用率达80%以上,500万吨以下企业利用率在80%以下。据中钢协的调研,到2015年,前10家钢企产能合计占比能达40%,3000万吨以上的企业产能合计占比 25.3%,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合计占比30.5%,提高将近10个百分点。 

据此,按照“十二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前10家钢企集中度要达到60%,难度非常大。也因此,迟京东提出,“加快钢企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钢铁行业的底线政策,也是最后防线。但现在行业集中度不够,就只能限产保价”。 

“在供大于求的第一阶段,钢企发展的对策是淘汰落后,但是我们已经到了第二阶段。”迟京东所指的第二阶段是谁也淘汰不了谁的阶段,因为剩下的都是高手。 

由此,迟京东建议中国钢企认清当前需求形势,提高产业集中度,跳出扩大产能的思维怪圈。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均转自各相关网站,版权归原创作者或原公司所有(特别授权除外),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有关内容已经涉及到您的版权,请速与本站管理员联系,及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承诺在24小时之内断开链接或删除。

 

(责任编辑:leonlee07)

 
分享到:0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市场行情
推荐市场行情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