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出工业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83412亿元,同比增长10.1%。预计全年电子信息产业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1~9月,全行业实现利润2989亿元,同比增长30.1%。
杨学山指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增长是在基数大、众多产品已经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实现的,成果来之不易。面对庞大的基数,产业仍能实现增长,表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数量较去年下降表明国内消费在增加。比如手机,2013年全球手机市场上,81%以上的手机来自中国制造,今年还将进一步增长。同时,从手机品牌到芯片和操作系统,国产化程度日益增长。
杨学山表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避全球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所加强,即便在外部环境趋紧、出口遇冷的态势下,产业仍实现了健康发展。但全行业也存在质量良莠不齐、核心技术仍需突破等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子学指出,当前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质量工作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行业技术创新基础薄弱,提升产品质量乏力,质量转换效益低下;二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产业综合质量保证能力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变化的要求,大量的信息技术标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贯彻,新产品投放市场质量问题较多;三是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发挥不够,市场准入门槛偏低,退出机制不完善,难以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四是质量管理和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和基础条件建设跟不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的发展要求。
盯准五个核心要素
杨学山认为,质量对于任何行业而言均至关重要,电子信息行业质量品牌工作应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由大变强的目标展开,应重点关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润率五个核心要素。只有抓好这三链两率,不断完善产业链,实现从价值链低端走向高端,推动创新链从断断续续变为完整而成熟,并着力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润率才能将质量工作落到实处,使行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健康向前发展。
周子学就提升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质量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强质量法制建设。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监督管理政策法规和技术规则体系,形成政策导向型的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准入的监管和对企业质量责任的监督,提高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遏制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检测能力建设。主要指加强对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审批授权管理,全面提升支持电子信息技术标准贯彻的力度,提高面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三是建立用户评价机制和质量信用制度。主要是进一步完善规范与引导、自律与监管相结合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积极采用适合电子信息产品特点的用户满意度评价方法,探索建立产品质量信用管理制度和鼓励企业提高质量的奖励制度,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导向的质量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包括跟踪国际合格评定规则和相关标准的发展,会同国家认证认可监管部门研究建立适合信息产业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合格评定制度。鼓励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积极开展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不断增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能力。
基于上述建议,周子学认为今后可以开展以下工作:依靠两化深度融合,深化过程质量控制;贯彻政府质量方针,发挥行业服务机构作用;坚守质量生命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服务为立会之本,做好联合会质量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也在会上强调指出,当前我国以质量监管为主的现有质量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若继续按照这种模式做下去,“质量是中国制造的生命”这一规律性的理念就无法融入到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中。为此,必须正确理解产品质量的内涵,创建科学先进的工业质量管理新模式。而创建这一新模式就必须要建立全过程质量;提高标准要求,从低质升级到优质;不仅考核产品的安全质量,还要注重通用质量;建立工业质量管理市场主体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