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取得成功,创新的步伐在加快,中小企业创新的紧迫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突出,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生存之基”。
10月11日,在中博会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提出了中小企业探索创新的发展之路。他指出,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放式创新、合作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正在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小企业需要提高创新要素的整合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支持创新的政策和资源,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健康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
朱宏任指出,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息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也要靠创新,中小企业实现健康发展更离不开创新驱动。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不搞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而是强力推进改革创新,大力调整结构,着力改善民生,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
但也必须看到,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阶段,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层面,政府层面也需要创新与变革。朱宏任指出,今年以来,为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和负担偏重等问题,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抓住涉及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多地运用改革创新办法,精准发力、定向施策,密集出台各类专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
下一步,相关部门应当着眼长远,化挑战为机遇,继续着力改革创新,着力简政放权,不失时机地促进国内外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和互利合作,携手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帮扶力度不断增强
在论坛演讲中,朱宏任介绍了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各种困难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成效。
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尤其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部门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企业注册门槛,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创业兴业的积极性。今年1~8月,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其中3~8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出现井喷式增长,带动超过1000万人就业。
财税支持进一步加大。2014年中央财政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115亿元,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公共服务等中介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税部门出台惠企税费政策,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自10月1日起,对月销售额2万~3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也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
缓解融资难取得进展。国家通过实施定向降准以及小微企业再贷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来源。截至今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分别高5.6个和2.3个百分点。同时,国家还通过营业税减免、资本金注入、担保增量业务奖励等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增强。现阶段,粗放型增长既不可行也难以为继,必须以经济转型谋求长远发展。我国将致力于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这一重大任务,其中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关键。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着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开展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动,提高中小企业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引导信息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培训人员近千万人次。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支持了30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搭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目前,启动建设的26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已带动服务机构2.8万家,年服务中小企业124万户。工信部共认定了412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同时,开展了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
市场开拓取得积极进展。继续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务实推进双边、多边中小企业合作,举办中美、中欧、中韩等中小企业政策对话。成功举办第二十一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及第八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为中小企业搭建展览、展示、合作、交易平台,促进人才、技术、资本、服务、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