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2月1日以来,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超过2.8万家企业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中的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额温枪、消毒液、防护服、医疗器械”等业务。其中,除了医药行业企业以外,还涉及服饰、美妆、电器等多个领域。
事实上,自今年2月以来,我国口罩和呼吸防护、熔喷布、额温枪、消毒产品、防护服等相关企业便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有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比较,口罩和呼吸防护、熔喷布、额温枪、消毒产品、防护服等相关企业数量的增速分别达到了1674%、3200%、3730%、111%、2130%。而且截止目前,上述相关企业总数合计已超6.5万家。
未来十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前景被看好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大批企业跨界医疗器械,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加码医械领域可以满足企业自身及国内外的订单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对医疗器械领域发展前景看好下,做出的战略选择。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市场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新的“红利风口”。
有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从2013年的212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304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20%,远超全球市场的增速。而随着国内公众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医疗需求增加有望继续增长,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前景被广泛看好。
除此之外,《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也指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在2018年达到了6380亿元,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2大医疗器材市场,预计2021-2022年将突破万亿元。并预期,未来十年将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10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并将出现国产替代进口、自主创新、平台化布局、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等趋势。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迎利好,离不开政策加持
其实,市场的红利又离不开多年来国家政策的倾斜。笔者梳理时发现,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规范和促进医疗器械行业。例如2012年,《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重点开发一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拉开医疗器械国产化序幕。
2014年,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改了原有“先生产许可、后产品注册”的医疗器械监管模式,改为“先产品注册、后生产许可”,放宽了准入条件。
2015年,“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指导意见,以促进药品医疗器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同年,“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2017年,《接受医疗器械境外临床试验数据技术指导的原则》明确表明要加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注册审查质量,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按照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视,未来或有更多相关政策会出台。
结语
从整体来看,在政策的支持下,随着医疗器械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企业的不断新增,市场竞争将回变得更加激烈。业内认为,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需要加大创新能力,加速进口替代,同时去努力提升国际市场份额,逐步走向海外市场。未来,打造综合竞争力将是行业的长期趋势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