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机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2019年,诸多电机企业在其一季度业绩报告中披露,公司出现利润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即为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走高,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因而在今年伊始,不少企业为了对冲原材料价格上升带来的影响,纷纷宣布涨价。其中,三菱电机则宣布对其伺服产品上调5%的价格。
不仅如此,步入2019年5月后,受宏观环境影响稀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以稀土金属钕为例,截止5月22日已经大涨25%达到38万元/吨,到6月20日再次大涨23.7%达到47万元/吨,整体涨幅超过45%。
永磁同步电机等主要用料为稀土的产品遭“池鱼之祸”。
在永磁同步电机中,电机稀土磁钢仅占整机重量的2.5%至4.5%,但按照现有的稀土价格,稀土磁钢成本已经占整机成本超过60%。某电机企业高层表示,在相关市场需求萎缩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力量“拉锯”下,电机企业生存压力巨大,电机制造低成本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贸易战影响,电机产品出口受阻。
在美对华加征25%的关税名单中,电机产品赫然在列。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机电类产品出口至美国数额为1145.0亿美元,占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49.8%。其中电机和电气产品出口额约为630.8亿美元,增长了13.7%。
作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的美国,对中国电机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轮关税调整将给电机产品的出口带来较大影响,且电机企业的海外拓展道路受阻。
下游应用市场需求萎缩,工业机器人领域形势严峻。
目前,受宏观环境影响,电机下游主要应用市场出现需求萎缩情况。除纺织业一片萧条外,另一大下游市场工业机器人领域形势也不容乐观,这对本就艰难度日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工业机器人领域,一直是国内电机(主要是伺服电机)厂家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一来是市场景气度下降,受贸易战影响设备厂商投资意愿低迷,2019年,工业机器人在多领域表现不佳。其中,在电子产品和金属行业订单下滑了17%,汽车零部件行业下滑16%。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3317台,较去年同期下降9.3%;1-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60260台,较去年同期下降11.9%,降序较上月继续拉大。
二来则是由于工业机器人领域对伺服电机的应用要求非常严格,包括快速响应性、起动转矩惯量比大、体积小、质量轻、能经受得起苛刻的运行条件等。
新松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徐方表示:“机器人用的伺服电机和其他设备的伺服电机有所不同,机器人上需要高速、高精度、高可靠的伺服电机,目前国产的伺服电机只能满足焊接机器人的要求。”
国内企业由于在技术水平上的暂时落后,大多数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除数十家规模企业,其他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且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竞争激烈,电机企业盈利能力不甚理想。
GGII数据显示,2018年,国外伺服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77.66%,其中日本品牌占比为44.36%,欧美品牌占比33.31%。相比较而言,国产品牌超20%的国内市场份额中,其中内地品牌和台湾品牌分别占据10%的市场。
虽然国产伺服电机在市场上的比重比较低,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企业伺服电机自主配套能力已现雏形,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
目前埃斯顿已成功研发出高集成度、模块化机器人专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并应用到公司机器人产品,华丽转身为具有自主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机器人主力军企业。
SJTR系列机器人专用交流伺服电动机则是广州数控倾力打造专门用于机器人工况的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全系列产品紧紧结合于机器人使用场合,电机内置抱闸装置,采用线缆式出线方式,共分60SJTR系列、80SJTR系列、150SJTR系列。
英威腾推出的总线型高性能通用伺服系统,支持17位以上编码器,可通过脉冲信号、总线通讯等方式进行控制,功率范围0.2kw-5.5kw,可适应工业机器人领域严苛的使用要求。
面对总体需求体量庞大的机器人市场,清能德创副总经理汤小平表示,国内伺服产品和国外竞争,除了价格,还要在产品性能、能源效率、安全性、易用性、兼容性等方面突破,不能说全面赶超,至少要和他们相当或差距不大,否则,仅仅便宜是无意义的。
登奇机电副总经理傅江治也认为,电机虽然是传统产品,是基础件,但是要做好真的很不容易。这首先需要企业基础能力的提升,增强产品的设计能力;其次制造工艺的体系化设计也是需要建设的;最后产品设计出来以后是不是达到设计性能了,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实验。
万变不离其宗,技术是核心。要实现伺服电机的国产替代、扩大市场份额,国内电机企业仍需加大对关键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提高零部件自给率,尽快形成一批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检测中心等,同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结语
“前有悬崖,后有追兵”,成为了今年电机企业的真实写照。原材料价格攀升、产品出口受阻、下游应用市场需求萎缩等问题集中爆发,使得不少中小电机企业几乎无招架之力。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接下来的1-2年内,电机市场将迎来“大规模清退潮”。如何从微利中走出来,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生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