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离不开有色金属。此外,没有镍、钴、钨、钼、钒、铌等有色金属也就没有合金钢的生产。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竞相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增加有色金属的战略储备。
当今有色金属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等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性战略资源。作为有色金属生产第一大国,中国在有色金属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复杂低品位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取得了长足进展。
有色金属产业链就是围绕有色金属生产及服务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环节之间的上下游链条,包括矿产勘探、矿产开采、选矿、冶炼、金属加工(含粗加工和精加工)、终端消费晶生产等主要环节。上游行业包括矿产资源、能源、交通运输,下游行业为建筑业、汽车、家电业及电力行业,在铜和铝的终端消费中,电力、建筑均占据很大的比重,锌主要用途是电镀版,主要应用于汽车、建筑和船舶行业。
2018上半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600.6亿元,累计下降14.3%。回顾2013-2017年有色金属行业营业收入情况:近五年来,中国有色金属业营业收入较为稳定,2018上半年是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营业收入首次下降。
在行业利润总额方面,2018年上半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为638.7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5%。回顾2013-2017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利润总额较为波动,2015年有色金属行业利润总额下降速度为9.5%,到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利润总额上涨速度高达44.4%,也是近5年,利润总额增长速度最大的一年。
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盈利能力持续稳定增长,2017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毛利率为10.6%,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3.2%;销售利润率为3.5%,与上年相比下降了0.1%。2018上半年有色金属毛利率为6.3%,销售利润率为2.6%。
2018年上半年,105家有色金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77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6523亿元增长8%;毛利及净利润增长同样明显,上半年分别达到778亿元、272亿元,同比增长18%、25%。
从细分板块来看,除了铝板块企业出现下滑,其他细分板块企业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钴企业营收增长最为明显,上半年营收达到223亿元,同比增长达40%;永磁企业、钨企业、锂企业增幅也较大,同比增速均超过26%。
截止2018上半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数量减少至6751家,其中亏损企业数量为355家,亏损总额为189亿元。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数量及亏损总额统计
2018年以来,有色金属行业总体延续了平稳运行走势。2018年1-8月,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571万吨,同比增长3.8%,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铜产量584万吨,增长11.4%,提高5.2个百分点;电解铝产量2221万吨,增长3.5%,回落2.6个百分点;铅产量310万吨,增长6.2%,提高1.1个百分点;锌产量370万吨,同比下降1.4%,降幅同比收窄0.9个百分点。氧化铝产量4476万吨,增长2.8%,增速同比回落14.7个百分点。
2017年,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含黄金首饰及零件贸易额)13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进口额974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出口额375亿美元,同比下降6.3%,贸易逆差规模在2011-2017年间波动上升,2017年贸易逆差达到近几年最大值599亿美元。
2017年,国内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同比大幅回升。2017年,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49256元/吨、14521元/吨、18366元/吨、24089元/吨。
2018年以来,主要金属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并未延续强劲上涨势头。8月份,上海期货交易所当月期货铜平均价格为49278元/吨,比上月和2017年同期均上涨0.2%;电解铝、锌平均价格分别为14301元/吨和21523元/吨,比上月上涨0.9%和0.8%,同比下跌2%和7.1%;铅平均价格为18577元/吨,比上月下跌1.7%,同比上涨5.5%。与上月相比,铜、电解铝、锌价格略有上涨,铅价格下跌。
二、当前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能回潮,“去产能”能否巩固的问题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后,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止跌回升,价格进入了新的上升通道。在这种情形下,一度实施弹性生产的电解铝产能加速复产、新建待投产能快速释放、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产能过剩压力持续加大。有色金属“去产能”向好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盲目投资、无序发展、布局不够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等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高端产品比重偏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1)当前有色金属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有一些亮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带动了有色金属钴、锂等新材料的发展,轨道交通和汽车用铝的产量和用量持续增长,进一步促进了高端运输铝材的应用。但这些高端材料和新材料在产业体系中所占比例不高,新旧动能转换总体缓慢。
2)从创新能力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原始创新偏少、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和用技术研发不足。例如,美铝有3万项专利,飞利浦有10万项专利,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拥有专利少得多,特别是原创性专利少(陈全训,2011)。铝加工几百个常用牌号,中国自己研发的却很少,大多数是国外牌号的翻版;万吨挤压机等先进设备,虽然能制造,但关键控制设备还需要进口。
3)在质量方面,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较差,均匀性、稳定性不足,造成下游用户使用困难;二是大路货产品多、高精尖产品少。由于产品存在质量稳定性差和成本高等问题,大飞机用铝合金预拉伸厚板和铝合金蒙皮板、乘用车铝面板等尚不能产业化生产,电子级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部分大直径超高纯金属靶材、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抛光片、航空医疗领域高端钛产品、部分高端铜铝板带箔材等仍依赖进口。
3、部分产品依赖国际市场,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对象
中国部分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全球一半的供应者,如原铝、铜、锌、锡、钒、稀土等。在矿产工业中,中国的供给市场一直有着较大风险:是多项矿产出产的世界之最——稀土(2017年全世界供给的81%)、锑(73%)、钒(54%)、铅(51%)、钼(45%)、锌(39%)、锡(34%)。据报道,2013~2016年,美国至少向中国进口了20%的钽、钨、天然石墨和碲,超过10%的镉、钴、铟、五氧化钒;锂、溴和铝也来源于中国的出口。
4、环保压力大,绿色发展任务重
尽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色金属工业开采和冶炼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都较大,对生态环境影响突出,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历史欠账多、社会关注度高,国家已经将有色金属列为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行业。随着2015年“史上最严”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2018年“史上最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配合“两高”司法解释,以及区域性和行业性的专项整治,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更由于中央环保督查实现31个省份全覆盖、力度越来越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环保治理与绿色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部分企业将因为生产技术不达标、环保改造不到位面临被关闭的风险,一些企业将面临搬迁的问题,一些企业将因为环保治理投入加大造成的成本上升而丧失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扩大应用水平和淘汰落后产能并举,优化供需结构
1)推进产能置换和淘汰落后产能。建立电解铝、铜冶炼等主要冶炼产能预测预警机制,加强预警引导,严控产能过剩。
2)积极扩大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
3)重点扩大铝的应用。
4)有条件扩大铜的应用。
5)努力扩大稀有金属应用,提升钨、钼、锡、锑等稀有金属应用水平。
2、着力降低融资、用能、交易等成本,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建立产融信息对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引导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重点支持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持续达标、有市场前景和经营效益的骨干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有色金属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优惠贷款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行业协会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机构报送符合支持方向的企业白名单,促进银企对接政策落地,防止对有色金属行业金融政策的“一刀切”,帮助规范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进高端化制造
所谓高端化制造,就是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4、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推广应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在重点领域开展数字化矿山、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试点,提升企业研发、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鼓励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互联网+”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融合,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满足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5、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城市矿山,促进循环利用。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优选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向全行业推介,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促进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冶炼领域重大节能降耗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力量开展硫化物、氮氧化物汇集颗粒物减排等技术公关及推广,支持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大力发展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全面修订铜、铝、铅锌、钨、钼、锡、镁等行业规范及准入条件,明确行业规范,鼓励和引导行业转型升级,适应新形势下的产业技术进步需求,提高技术、能耗、环保等门槛,用更严标准倒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助推行业绿色发展。
6、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
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中国有色金属先进技术和装备优势,带动先进装备、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的全产业链输出,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国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以及铜、铝深加工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政治、法律、市场等因素,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在资源丰富的中部和南部非洲、中亚、东南亚、西亚、中东、南美等地区建设冶炼项目,在有色金属消费潜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建设深加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