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年报,亮点不少。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医疗器械国产化进一步加速,进口替代作用愈发明显,部分领域甚至开始进入并跑阶段。
医疗器械国产化提速,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在《中国制造2025》中,就明确提出要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随后,相关的鼓励配套措施落地,推动医疗器械加速国产化。
政策有意倾斜,资本也随之跟进。据统计,2016年,在整个大健康产业中,医疗器械领域里有3起投资交易超过10亿美元。
事实上,即便没有政策扶持,医疗器械同样是资本领域的一大热点。原因无他,医疗器械属于高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进入壁垒高,利润丰厚。
不过,由于我国医疗器械企业长期集聚于低端市场,导致缺乏核心技术,创新意识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未能分得更多蛋糕。
所幸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有大幅提升,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加强,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行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均延续快速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产值为677.35亿元,销售收入为639.49亿元,到2014年时,产值已增至2175.91亿元,销售收入增至2136.07亿元。
虽然医疗器械国产化不断提速,但高端市场一直是块“心病”。国产医疗器械产品难以打开高端市场,一方面是由于核心技术缺乏,难以摆脱进口核心零部件来进行组装的尴尬;另一方面医院“崇洋”积习难改,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不受待见。
未来,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还需潜心研发,提高自身技术实力,补足售后服务短板,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如此下来,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才能发展壮大。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疗器械费用支出远不及。据上述报告统计,我国药品、器械的市场规模之比是4.3,而发达国家和成熟市场的药械比是2.0。
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器械潜在需求将持续释放,国产企业迎来重要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