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充电桩发展迅速的一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表示,2016年,充电公共桩的数量实现了突破,从年初的不到5万个,增加到年底的15万个,当年的增量是上年度的6倍。根据汽车销售厂商提供的数据来看,私人乘用车的充电桩安装比例,已经提高到80%以上。城际快充站在建设上实现了扩维,城际快充站已服务1.4万公里高速公路,形成四横四纵两环格局,站间平均距离48.6公里,为车行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础。
即便取得了如此的成绩,充电设施的建设依然没有达到市场要求,发展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在论坛上被一一提出。许艳华认为,第一就是建桩和接电难问题;第二是互联互通问题;第三是利用率低盈利难的问题;第四是发展需要自律的问题。郑栅洁也认为,充电设备存在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因为缺乏一些专项规划指导,个别地方出现跑马圈地和盲目铺摊子的问题;有充电设施仍然存在不兼容的现象,跨运营商之间的支付和信息共享也还存在着壁垒,互联互通水平目前还比较低。整体来看,行业处在培育期,商业模式也有待创新。
面对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前来参会的充电专业运营企业给出了自己的经验之谈。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丹薇有着自己的体会,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形容,“充电运营中有猛虎也有蔷薇”,她从不断试错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给同行一些借鉴。
邵丹薇表示,充电设施建设的工作包括“基础设施+服务业”,它的线下运营能力和线上运营工作极其繁琐,光公司在太原一地就举办了大大小小的培训上千场,还涉及到资产保全、用户结算、设备维护、客户处理等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营体系。未来如果能够迅速地将这种资源之间的嫁接有效地整合,国内的充电设施将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在此次分论坛上更多的新技术被企业所提出和追捧。珠海泰坦电力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军表示,虽然现在已建充电桩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不小的规模,但是其使用率非常低。陈向军提出了两方面技术方案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可以通过引入调度系统来提升配电侧的能量利用效率。在充电站的设计中,目前充电设备的总功率受制于变压器的充电容量,为了保证充电电网安全,往往会预留较大的变压器的功率预量,变压器变化满足最大的充电负荷,达到最大的充电负荷此时的充电容量有很大的浪费。因此,引入功率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极大地改善这种情况,这个系统可根据配电容量对充电设备的运营功率进行智能调节,这也是泰坦公司多年努力做的事情。其次,陈向军希望运用大数据分析,提高目前设备维护的自学习和自分析能力。目前运营商都能通过远程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推送提高自己的运营维护效率,但是这点还远远不够,希望将来能够在现有的设备上增加相应采集数据设备。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海洲在论坛中提出了无线充电技术,他表示,“剪断最后一根线”的无线充电已经在实践中得以尝试,中兴公司为商用车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在应用中得以肯定。现在深圳一部分电动车天天都在跑,最长使用年龄的车是两年多,目前运行良好。2017年应该是无线充电真正应用的元年。
记者从本届论坛上获悉,今年电动车充电行业的目标已定。郑栅洁表示,要坚持不懈地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配合电动汽车的推广,力争新增的充电桩达到80万个,其中专用桩70万个,公共桩10万个。2017年是标准升级的关键期,今年要组织做好新国标的升级改造,确保车桩接口之间的互联互通。对产业而言,安全是基础。要提前谋划,加强技术研发。总体来说,电池、整车、充电行业都是新兴行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要提前布局,安排示范项目,支持技术研发。例如大功率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智能充电管理、充电桩与电网充放电的互动技术,安全快捷智能的充电支付技术等等。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司司长童光毅表示,首先是要坚定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向。在这种形势下,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投入前景是向好的。其次,要坚定对充电基础设施技术研发与探索。再次,要坚定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上探索,寻求更加合理、更加方便的模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基础设施价值已然体现在能源交通的各个环节,如何将实际的价值转换成财富,这就是商业模式所需要探讨的,只有有了合理的商业模式,才能让生产企业在成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