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被寄予厚望的联想手机端发展 任重而道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6  来源: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作者:陈晴晴
核心提示:在过去的的一年里,我们似乎没有看到联想的身影,作为曾经的国产手机行业老大,联想在过去的一年无论从手机业绩还是市场份额都败给了华为小米,他们已经不是同一级别的对手了。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在去年经历了小米与华为的一哥之争,最终华为以年出货量过亿台的数据遥遥领国内手机厂商,坐实了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龙头的位子,当然小米在走下神坛之后,痛定思痛,在今年的年会上雷布斯提出小米今后要找回初心,还是做发烧的小米。而在过去的的一年里,我们似乎没有看到联想的身影,作为曾经的国产手机行业老大,联想在过去的一年无论从手机业绩还是市场份额都败给了华为小米,他们已经不是同一级别的对手了。
 
  联想目前拥有Moto和联想两个手机品牌,Moto主攻高端品牌,联想则以低价位定位。作为互联网行业里经验老道的巨头,为什么联想的手机销量却被华为小米给比下去了呢?
 
  联想方面表示,在面对华为小米等竞争对手时,联想对于传统运营商渠道、传统模式太过于依赖时联想发展中的短板,这些短板限制了联想的创新,这才导致联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无法追赶华为小米,联想是输给了自己吗?
 
  首先,联想的产品竞争力不足,难以与华为小米抗衡。在联想以巨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他们的目标是实现对苹果三星的赶超,而在过去的一年,联想不仅没有实现赶超,现实是被小米华为远远地甩在了脑后。华为作为技术派,早前就已经开始着手海思智能手机芯片的研发,进过几年的研究,终于在今年华为要对旗下手机产品中的百分之七十的出货搭载海思麒麟芯片,这不仅仅是对国产手机芯片技术的创新,也是国产手机厂商的榜样,而老对手小米中兴也着手手机芯片的研发中,在这一点上联想还是有差距的。再从手机系统上来看联想手机系统明显不足,而MIUI作为小米最得意的作品已近在系统优化上有着不俗的体验,极具人性化。
 
  即使在高端的Moto系列也没能实现翻身仗,业界认为联想购买摩托罗拉之后反而业绩大不如前,花了巨大的代价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来摩托罗拉属于功能机,在在这点上是不如诺基亚的,诺基亚在被微软收购后一直没有起色;而联想是无法和微软相比的,微软都没能把诺基亚手机救活,更何况是联想之于摩托罗拉,而摩托罗拉之前经手谷歌,谷歌120多亿买下摩托罗拉转手20亿卖给联想,其中的意思也很明显了,联想得到的摩托罗拉还有多少是之前的摩托罗拉呢。
 
  其次,以传统的管理观念来管理移动端业务。理说联想作为巨头,在管理上与小米华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最大的缺陷就是联想过去在PC端做的太好了,以至于进军移动业务后仍以PC端管理模式来对联想手机业务进行管理,明显已经无法适应。
 
  而在现今PC端市场疲软,联想急需要在移动端做出点成绩来,但是骄傲的联想不肯放下PC老大的身份,这样盲目自信最终的结果就是在移动端的惨败。
 
  再有,联想在品牌营销战略上的失误。联想手机品牌有过黄金斗士、乐檬、神奇工厂等,本身内部就比较混乱,在加上收购摩托罗拉之后,产品品牌重心不明确,产品混乱,本身的资源优势却一点都没体现出来,反而成为联想的拖累。
 
  不得不说联想之前在pc端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做手机不是做PC,现在的时局也不同了,做手机就要有移动端精神,不是单单的有资源就是老大。互联网已经开始向产品创新与产品个性化转变,如果联想的思维还不能转变的话,在手机端很难取得进展。在砍掉联想手机之后,联想专心做摩托罗拉品牌,能否在品牌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不仅要求联想要有华为的技术之心,还要有小米的创新之心,再加上联系那个的资源背书,联想在智能手机领域还是有一番大作为的。

   联想手机端发展 任重而道远”由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简称机电网)于2016年11月15日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说明来源地址。更多关于机电行业资讯,请点击关注:机电信息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人工智能+模拟电路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机器人+安防”珠联璧合 机器换人指日可待
风电清洁供暖电价问题及经济性几何 气动隔膜泵6大优势和在哪些地方可以派上用场?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