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与挑战,电子信息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行业整体运行稳中有进,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支撑引领作用。2015年,我国电子制造业与软件业收入规模合计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今年前五个月,电子信息行业依然保持领先的发展态势,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7976亿元,同比增长14.9%,高出工业行业收入增速12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当前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有喜有忧,喜的是电子信息行业在整个工业下滑背景下,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抵消了一部分传统产业下滑的影响。忧的方面,一是当前电子信息行业短板或瓶颈仍比较突出,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产品等依然受到严重制约,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创新能力不足;二是电子信息行业的知名品牌还相对缺乏,特别是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导致行业整体竞争实力不强,其原因主要在于创新能力、产品品质、企业质量还有待提升;三是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深度不够,围绕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力度还有待加大。新的问题、新的困难不断增多,一些长期固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新老问题综合叠加给产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电子信息行业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电子信息全行业,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努力培育新的市场空间,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加快突破核心技术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抓趋势、找规律、寻突破,推动电子信息行业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包括: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从基础研究、工艺、材料与装备制造到整机及应用的完整创新体系;二要加强质量品牌能力建设,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塑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三要坚持开放、共享发展,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并重,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和生态系统中;四要推进融合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鼓励企业模式创新,增强电子信息行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内外部驱动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所共同形成的新市场正在酝酿形成新的带动力量,单点技术和单一产品创新向多技术融合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变,资本与产业发展互动节奏加快,产业发展动力由技术创新驱动转为市场引导和技术创新双驱动,这些变革给我们实现“弯道超车”带来了宝贵机遇。加快推动基础领域创新,在努力补短板、缩小差距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大市场”的优势,积极打造应用牵引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更加注重杀手锏、非对称技术的部署,撬动市场格局变化,突破原有生态的围堵;加快前瞻技术、颠覆性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抢抓新兴领域的机会。
大力推进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同时,还要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立研发与应用的良性互动。在重要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中要加强对自主技术的市场培育,强化用户对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引导用户对国产系统给予“包容”性扶植与培育。加强信息安全审查工作,营造有利于安全可控软硬件产品应用推广的政策环境,鼓励产用形成合力促进安全可控产品的迭代优化和完善。只有通过产用结合,提升核心技术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才能真正发挥核心技术对产业的促进作用,最终实现产业“换道超车”。
下一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将按照工信部党组的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紧系统梳理核心技术。组织开展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梳理,纵向上围绕打造重点产业链,横向上围绕营造产业生态,从产业影响、安全保障、价值掌控等方面梳理出核心关键环节。针对产业发展短板,加强部署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等基础通用技术。围绕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应用需求,系统分析研究非对称技术,探索研究前瞻技术,明确发展重点。
二是加快部署基础重点领域。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先进逻辑工艺,布局存储器产业,推动国产CPU发展,加强对“超摩尔”产业的研究和把握,加速材料、结构、工艺创新。加强人工智能、绿色计算、5G、毫米波与太赫兹、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前沿关键技术部署,在产业链整合、生态链重构以及多技术融合背景下加快提升体系化创新能力。
三是积极推进重要领域应用示范。加强系统设计,统筹考虑基础装备、终端产品和系统方案,大力发展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进应用架构创新,以性能和应用体验提升促进党政军以及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重要行业的安全可控。
四是加强产业生态建设。围绕已经建立的传感器、绿色计算产业联盟,创新运作机制,加强协同,突破核心技术,营造自主生态。在智能硬件、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推动组建产业联盟,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形成协同创新平台,带动产业整体优化升级。
2015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在规模效益、自主创新、跨国经营和融合引领等方面取得新的成就和突破。数据统计,百强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万亿元,同比增长32.0%;实现利润总额1922亿元,比上届增长34.6%;本届百强平均销售利润率为6.5%,比上届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本届百强总资产合计达到3.4万亿元,比上届增长25.9%;本届百强入围收入门槛达到42.1亿元,比上届提高5.9亿元;本届百强研发投入和出口交货值分别达到1756亿元和6437亿元,比上届增长41.6%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