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日,松下对外宣布1月30日关闭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业内人士认为,松下近两年来积极从B2C领域向B2B领域进行战略调整,但目前还难以判定未来是否能重现辉煌。
2月2日,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下电器)近日发布通知称,由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松下)、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以及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出资设立的超薄型电视机生产企业,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松下)的生产事业已于1月30日终止,并将开始企业清算手续。
据公开资料显示,山东松下设立于1995年,于1996年开始生产显像管电视机,此后,在中国境内生产电视机长达19年。然而,松下彩电业务近些年在中国节节败退,该工厂最终难逃停产的命运。
实际上,这并不是松下电器第一次关闭其电视机生产工厂,在2012年年底,松下电器决定将在中国最大的等离子电视工厂,位于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制造工厂关闭,并将其中部分业务转向山东的液晶电视工厂。
除了电视工厂停产,松下电器在华其他家电的生产也在悄悄调整中。据报道,因日元贬值加剧,松下电器在中国工厂的几乎全部立式(竖直型)洗衣机产能将回迁至日本袋井市,松下电器在华微波炉产品生产将逐渐回迁至日本神户市,另有松下部分家用空调和滚筒洗衣机产能已经在实施回迁。
市场人士纷纷预测松下家电业务要全面退出中国,然而松下方面却一直并未对上述消息进行回应。
但松下电器在发给媒体的回复中表示松下家电并非全面退出中国,在中国市场,松下的薄型电视机销售将会以委托生产等形式继续进行,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松下彩电依然会在中国市场上出现。
松下电器公关部张婷部长对媒体表示:“在中国市场,我们希望借此强化松下超薄型电视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增强电视机事业的营收能力,进而提升电视机业务的整体收益能力。”
但无论松下家电业务是否真正退出中国,在很多人看来,松下的家电业务已然衰落,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看不到繁荣的可能。
家电业务遭遇滑铁卢
虽然松下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日系家电巨头,但这些年,松下先后退出了手机市场、厨卫电器、燃气台灶、嵌入灶、燃气热水器等领域,并被迫放弃了民用等离子电视业务,白电的份额也在急剧萎缩。
中怡康市场研究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松下电器在中国彩电市场的零售量占比仅为0.33%,同比下滑0.08%;空调零售量占比为1.16%,下滑0.35%;洗衣机零售量占比为6.34%,下滑0.61%;冰箱市场零售量占比为1.57%,下滑0.06%。
松下历年财报数据显示,松下2011财年、2012财年连续巨亏,其净亏损分别高达7722亿日元(约人民币404.8亿元)、7543亿日元(约人民币395.5亿元);而在电视业务方面,截至2014年3月的2013财年,松下电视已连亏6年。
而为了止亏,松下出售了位于东京都港区东新桥的“松下东京汐留大厦”,还抛售了市值约1000亿日元的丰田、本田等企业的部分股票。根据松下公布的有价证券报告书显示,2012财年,松下共计抛售了近6成的持有股票,抛售总额达1400亿日元(约人民币73.4亿元)。
昔日的家电巨头,缘何家电业务落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对此,资深家电行业观察员梁振鹏说,松下之所以没有守住家电市场的阵地,与其创新能力不足、效率缓慢有着直接的关系。
“2008年金融危机、日元贬值等对松下这样的家电巨头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是当时的经济环境所致。”梁振鹏表示,“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松下自身创新能力的缺乏,虽然日系家电在硬件、技术上一直遥遥领先,但在近些年智能家电发展的进程中,松下却并没有及时调整策略,抓住潮流,导致在家电智能化、互联网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落于人后,失去先机。”
而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则表示:“松下对等离子电视的错误决策也是导致其亏损的原因之一,松下长期生产推广等离子电视,虽然最后在液晶电视大潮中也引入了液晶电视,但却已经无法再和迅速崛起的国产品牌和韩国品牌进行竞争。”
不仅如此,业内人士均认为松下等日系家电企业的效率十分缓慢。
“运营体制僵化,决策机制漫长,缺乏效率,在国产家电企业大力研推新产品时,没有办法及时应对,最终一步步失去市场份额。”梁振鹏说。
转型之后命运未卜
其实不仅仅是松下,目前东芝、夏普都已先后宣布或出售或关闭海外工厂,加之以前的日立、先锋、三洋的退出,目前除了索尼,日本电视几大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然而在放弃家电市场的同时,这些日系企业也在谋求各种转型。
以松下为例,其主要从B2C(企业到消费者)领域向B2B(企业到企业)领域拓展,2014年10月,松下集团CEO津贺一宏在松下中国事业成立35周年庆典上表示,未来松下将从家电逐步延伸到住宅、美容健康、航空、零售、汽车、公共领域;而在中国的业务方面,松下将在家电、车载、住宅等5个方面助力解决中国社会问题。而夏普、东芝等则转型医疗设备、能源等领域。
“松下、东芝、日立等甚至希望市场不要再将它们定义为家电企业。”家电分析师刘步尘叙述。
那么退出家电业务的松下及日系企业未来命运将如何?虽然唱衰日系家电企业的论调一直存在,但业内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
陆刃波认为,目前家电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空间也非常有限,松下调整战略,将科技含量不高的制造工作委托加工,而自己则加大研发,提升品牌形象,这种做法有积极的意义。
“松下将关注点从B2C转移到B2B上来,不再以个人消费品为重点,而是重点发展商用产品,发展企业、公司等商用领域的客户,希望从商用领域攫取更多的利润,这种战略思路的调整是正确的。”梁振鹏认为,“松下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公司,虽然家电业务失利,但并不能动摇其庞大的根基,松下的转型,和东芝、日立是一样的,它不仅生产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未来也将集中推出环境、住宅方面的设备,包括太阳能、锂离子电池等,这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利润空间势必比家电产品大。而在转型过程中,它也一定会对家电业务作出调整,将关闭多条大陆生产线,搬回本土是一种战略收缩。”
刘步尘则认为,虽然松下等日系企业退出了制造链,但并没有退出产业链。
“日系企业的核心技术依然占据优势,目前彩电市场非常火的3D(三维立体影像)、4K(4K电视的物理分辨率达到3840*2160,是全高清的4倍,高清的9倍)、量子点(量子点电视是应用了量子点技术背光源的电视,是液晶电视的一种)等技术都是由日本开发,所以我认为日本家电并未完全失败,而是在进行产业转移。”刘步尘说,“目前日系企业在各类消费品的核心零部件等都保持强势,而日系企业的转型最后能不能成功,还要靠时间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