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电站开发普遍关注成本和收益的时代,不断降低度电成本成为光伏设备制造和研发的关键。无论是上游的原料环节,还是中游的电池片环节,抑或是下游的应用系统皆是如此。
光伏产业的最终目标是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实现平价上网。因此,任何环节的光伏设备的性能、技术、研发等必须与其生产成本来一起评估。如果不能满足光伏产业的成本效益目标,性能再好的设备或许最终都没有用武之地。当采用低成本高性能的设备,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度电成本、提高电站收益,那这样的设备无疑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比如中环股份推出的CFZ技术,基本技术路径是采用分类档次较低的多晶原料,在特殊工艺条件下,在实现技术性能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其生产硅片的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4%~26%。而通常前端太阳能电池片如高出百分之一的转换效率,组件、逆变器、控制器等后端系统能降低大约7%~8%的成本。也就是说,若能把单晶硅的转换效率从20%提高到24.5%。整个组件和系统成本能降低30%左右,每套设备甚至能够降低成本高达百万元以上。由此可见,提高硅片的光电转换效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当然,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度电成本并不是某一个设备或产品的任务,它贯穿在整个系统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过程中。
开发商在选择光伏设备方面首先要考虑的则是设备的可靠性、性价比、转换效率等,而能够为其降低成本的技术和设备必然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