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包钢市场预见——破冰的适时之政;市场预见——破冰的适时之政;精益生产——破冰的强大动力。
2014年开年,钢铁市场即从冰雪期转入“大寒”。钢材价格跌势不止,整个市场难觅转机。就在行业一片“绿股”当中,一条来自包钢的消息令人振奋:上半年,包钢钢材国内销售综合结算价格虽然总体随行就市,但吨材平均售价却高于行业均价41元。反观去年,包钢则低于行业均价100元左右。正负之间140多元的价差的实现,让人们越发想知道,包钢如何驶出这片冰封地带?
市场预见:破冰的适时之政
长年受困于市场,必然要寻找破围之策。包钢把改革的脚步迈在危机到来之前,在2013年年底开始酝酿管理新政。
2014年年初,内部模拟法人机制和“产供销运研用”快速联动机制在包钢落地。虽然“两制”新政尚处“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但已向全体包钢干部职工传递出一个明确信息——市场压力将由每个包钢人承担。
“两制”新政一石千浪,职工们很快从制度的变革中感受到危机的深重,体会到责任的担当。与此同时,随效益而变的分配制度的撬动作用。也让职工们的思想和力量拧成一股绳,拉动企业陡坡前进。
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发现,包钢公司在“以销定产、以效定产”的大原则框架下,进一步细化出台按合同组产制度,实行“T+1”、结合“T+2”模式。为快速联动争取了时间的提前量,“产量为先”的时期就此终结,“效益为王”的时代迎面而来。如果没有按照公司合同生产的非计划品,不仅找不到市场订单,堆放库房还要上缴占库费。前后两端的约束,让各单位把目光紧紧盯在生产组织和生产线上。就连以往只关心“超产”的普通岗位职工,也转换心思核算自己生产的产品能赚多少钱。
时过半年多,包钢“两制”愈见成熟。干部职工接受市场事实和变革之需的心智也愈加成熟,借鉴他山之石的“两制”新政因地制宜。诞生出包钢特色和包钢效益,在钢铁行业半数亏损的上半年,包钢依旧处于盈利的阵营。
市场前瞻:破冰的深层智慧
向危机四伏的市场谋求效益的难度系数逐步抬高,也引发了公司管理层对市场的“智解”和“智破”。
在每月月初召开的生产经营计划会上,公司领导都要对市场行情重点分析。对上月生产经营的不足进行剖解,对下月的生产做出调整。
在不久前召开的上半年公司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公司对未完成利润指标的单位的具体原因详尽分析。各部门也雪中送炭,帮助各单位破解难题。
分析市场、把控市场、赢得市场要有前瞻的目光和准确的预判。公司以钢材价格降幅倒推原燃辅料价格降低比例,努力压缩采购成本,通过实行量价捆绑等政策,大力降低采购价格。据统计,公司上半年原燃辅料采购成本较去年全年相比,每吨降低了24元。
在压缩采购“入口”的同时,包钢最大限度地开放销售“出口”。建立了钢材销售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余材现货的网上销售。整合地区销售力量,西部市场占有率和直供直销比例分别达到52.42%和33.7%。
在国内销售低迷的背景下,包钢钢材出口也逆水行舟。上半年出口钢材75.99万吨,同比增加14.7万吨。
精益生产:破冰的强大动力
包钢巨轮撞开冰封,背后是持续精益管理的强大内在动力。在确定了炼钢厂、轨梁厂为精益管理样板单位标杆后,公司又管理下移,确定了28个精益管理首批创建车间。这些星罗棋布在公司各单位的精益车间,分别确定一个或多个精益管理项目。这些与现场生产紧密相关的管理项目,正以潜移默化之功,发挥翻天覆地之效。
精益管理的核心旨在消除浪费,以往被忽视的“时间的浪费”变成职工们关注的重点。准时化拉动——一个管理学抽象的名词,正被职工们用已经掌握的管理工具一一解读。数量、质量、时间、速度……一些生产环节要素的匹配,在干部职工的脑海里加速运算。职工智慧推动产品实物在生产线上快速流动。
精益管理概念一经与仓储管理对接,也能产生出非同寻常的经济效益。“占位收费”的市场管理不仅促进了生产厂对非计划品的“自控”。同时带来周转率的提高和资金占用的下降。
历经连续5年的市场“寒冬”,让包钢义无反顾地踏上破冰之旅。市场严酷并非一无可取,正是这场遥遥无期的危机,才培育出包钢打造追求卓越的意志和勇气。这也许正是市场的规律和事物的辩证。
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祝福包钢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