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我国劣质煤进口量突飞猛进 业内:是蜜糖还是砒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14  来源:人民日报
  
  随着国内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加剧、环保紧箍咒的加强,煤、电双方在是否限制劣质煤进口上的矛盾日益突出,产生激烈争论。争论甚至一度影响政策层面。2013年5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对进口商品煤的热值、灰分、含硫量作出了明确限制。但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分歧巨大,一年过去了,该《办法》仍未正式出台。
  
  2013年8月30日起,海关总署还取消了进口褐煤的“零关税”,虽然其实际效果被东盟相关协议抵消,但业内普遍认为其释放的政策信号十分明显。
  
  但也有观点认为,国内也有劣质煤,如果单纯限制劣质煤进口,相当于为国内劣质煤“腾位子”。这种直接干预市场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大气污染治理,也不利于煤炭企业练内功。当前,中国煤企在科技、设备、管理等方面比不上发达国家,在开采成本、人工成本方面又比不上欠发达国家,如果此轮危机中不能淘汰一批、做强一批,中国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弱。
  
  “是否限制劣质煤进口,涉及煤炭供给、发电成本、环保监管等多方面,关乎煤炭清洁利用、大气污染治理、能源市场机制建设、行业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矛盾空前复杂、影响空前深远,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说。
  
  煤炭进口政策何去何从?
  
  在环保标准面前应当一视同仁,仍然要“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出台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禁止销售和使用硫分高于0.6%、灰分高于15%的劣质煤炭,不论进口、国产。
  
  资源利用,不能唯“出身论”。梁嘉琨认为,我国煤炭储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储量却很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煤炭资源不可再生,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优质煤炭进口,是中国煤炭工业谋求长远发展的理性选择。
  
  “在环保标准面前,国内资源、国外资源应当一视同仁。要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推动大气环境治理,治本之策是健全和完善商品煤质量标准,加大环保监管力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宏认为,在限制劣质煤方面,要通过国家商品煤质量标准,既限制其进口,也限制国内劣质煤的开采和使用范围,“要让煤炭生产企业向社会提供优质清洁的商品煤,要让煤炭消费企业主动采用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劣质煤作为资源,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垃圾,重要的是如何让劣质煤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张宏介绍,近年来,我国褐煤产量逐年增加,如何发挥褐煤变质程度低、化学活性高的特点,通过褐煤提质、低温干馏等技术,实现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非常重要。同时,褐煤具有热值低、灰分高、水分高等特性,不宜长距离运输消费。应借鉴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经验,合理控制褐煤的消费半径,采用先进的超低排放发电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发展褐煤坑口电厂、现代煤化工等,实现褐煤就地转化。
  
  “当务之急,应当尽快制定国家商品煤质量标准,规范煤炭生产、运输、使用各个环节,从煤炭生产、消费、排放的全生命周期和市场、消费全过程,加强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张宏说。据了解,作为煤炭大国,我国亟待健全和完善国家商品煤质量标准体系。“这折射出我国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上的粗放面貌,亟待改变。”一位资深煤炭专家说。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人工智能+模拟电路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机器人+安防”珠联璧合 机器换人指日可待
风电清洁供暖电价问题及经济性几何 气动隔膜泵6大优势和在哪些地方可以派上用场?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