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淮北市机械装备制造业针对整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一方面大力改造提升本土企业,一方面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招大引强,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坚持“做大做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形成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推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形成了安徽矿业机电、淮北矿山机器、淮北中芬机器、安徽龙波电气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其中安徽矿业机电年产能达20亿元,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煤矿机械装备制造企业。
突出招大商选好商,先后引进安徽山河矿业装备、淮北东磁电子、淮北理士电池、淮北沪光电气、淮北索谷电缆等一批优势企业,助推产业结构快速升级。
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依托优势企业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大型成套智能化设备。安徽矿业机电依靠自主创新先后成功研发了强力可伸缩皮带机和大运量、长距离重型铸焊式刮板输送机、6.3米大采高液压支架。淮北矿山机器、淮北中芬机器成功研制生产了智能型、多型号浓缩机及带式压滤机、大型布料机、脱水筛、振动筛、螺旋滚筒分选机等洗选设备。安徽龙波电气开发生产了多型号高性能真空断路器。淮北沪光电气、淮北理士电池、淮北索谷电缆相继开发生产了非晶合金变压器、电源电池及各种矿用电缆、通信电缆等,不仅产品档次升级,而且种类也由过去单一的煤矿机械扩展到电源电器及交通、工程等领域,结构不断优化。
二、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努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市机械行业现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去年以来开发新产品7个。安徽矿业机电与中国煤科总院、上海交大等多家知名院校形成产、学、研联动机制,设有国家级检测中心和省级技术中心,建成了省内首家综合采掘实验台,能够对国内所有机型采掘设备以及皮带机、刮板机等进行试验,自主研制的国内最大液压支架整机试验台投入使用,生产的采煤机、掘进机,与液压支架、刮板机、皮带机等主导产品配套,率先在国内形成综采“三机配套”的生产格局。安徽龙波电气依托省级技术中心,重金延揽高端技术人才,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去年以来共有2个新产品获得省级认证。淮北矿山机器研发了“周边传动自动分段提耙浓缩机”、“液压中心传动式浓缩机”两项产品,并成为该产品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单位。安徽山河矿装的大型模块化智能成套综掘机(EBZ200、第二运输机、超前支护器)和淮北矿山机器的“NXZ-53中心液压传动浓缩机”入选2011年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淮北中芬机器研制开发的直径90米可编程序控制GZN系列周边液压驱动、液压自动分段提耙高效智能浓缩机及直径65米NXZ系列液压双驱动、中心传动、液压自动提耙高效浓缩机,获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三、坚持推进产业集群,打造安徽矿山装备制造基地。按照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思路,引导关联项目向特色园区集中,强力打造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平台,建成了以煤矿机械装备制造为特色的安徽杜集经济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5平方公里产业聚集规模,入驻机械装备制造企业80多家,其中煤机装备制造企业60余家。配套建成集采购交易、信息交流、仓储物流和会展商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矿业设备博览城,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格局。“十二五”末,力争完成产业规模10平方公里,发展规模企业100家,年实现工业产值150亿元,使杜集经济开发区成为安徽乃至全国重要的矿山装备制造业基地。
淮北市机械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13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5%,同比增长88.9%。实现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66%。今年1-5月,规模企业累计143家,其中超亿元54家,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7.4亿元,同比增长54.5%,高于全市36.2个百分点。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规模企业产值将突破400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培育3-5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重点产品,部分产品进入国内领先行列。淮北市工业行业办公室 杭春肖 二零一二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