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创新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07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主要形成了以五大国有汽车产业集团为主的格局,前五大汽车集团市场占有率超过70%。但这五大汽车集团均是主要走合资道路,技术创新主体是跨国公司,对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和资源投入都不足,甚至不及民营汽车企业。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市场占有率在40%左右,但产值比重仅占20%,而利润份额不到5%,显示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特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技术水平和创新上与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核心零部件对外依赖较强,虽然部分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整体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差,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提高受阻。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业价值链长,拉动力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通过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发展全方位合作,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汽车工业整体竞争力。

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创新能力低的原因

1.我国目前的汽车产业组织形式不利于自主创新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主要形成了以五大国有汽车产业集团为主的格局,前五大汽车集团市场占有率超过70%。但这五大汽车集团均是主要走合资道路,技术创新主体是跨国公司,对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和资源投入都不足,甚至不及民营汽车企业。在国有汽车集团的合资模式中,外资掌握了技术创新的主导权,对合资企业有着严格的技术控制,从技术引进、转让、研发分工等方面,外资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垄断,中方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处于被动地位。跨国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由总部进行较强的封锁,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只是以本土化的适应性技术开发为主。虽然多年的合作,合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外溢等方面的确帮助国有汽车集团提升了技术水平,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上,对中方的提升缓慢,国有汽车集团自主品牌的发展上依然受到核心技术缺乏的掣肘,自主研发投入不足,专利申请数量不及民营汽车企业。

民营汽车企业尽管市场占有率低、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发展自主品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先天的竞争劣势以及市场竞争压力,使得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显示了较强的自主创新活力,研发投入强度明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而且走出了从模仿借鉴、合作研发到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之路。目前民营汽车企业在整车设计、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电控技术等领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产品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需要长期的投入以及行业合作,才能形成自主研发能力,这需要主要的大企业集团的积极投入。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都是大型汽车集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给予大量的资金扶植,引导并形成汽车行业整体的合作研发,以组织化、系统化的创新模式与其他国家的汽车产业竞争,产业集中度高的同时,企业的合作度也很高。而我国在这方面显然存在很大差距,目前的产业组织形式下,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创新活力受到外资方的掣肘,民营汽车企业创新动力强,但实力终究有限,汽车产业难以整合资源形成集团合作创新的合力。

2.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少,投入强度低

我国汽车产业在研发投入数量和强度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研发支出为498.8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62%,估计2012年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也就500多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2%。2012年德国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达到161亿欧元,是我国的3倍多,占德国全部研发投入的三分之一。从投入强度上看,跨国汽车集团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基本在5%-8%,部分高端汽车企业如保时捷达到12%,而我国汽车全行业平均水平仅不到2%,虽然个别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如奇瑞、吉利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但由于规模较小,对汽车行业整体的研发水平提升有限。国有汽车集团走合资的道路,但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投入偏低,有数据显示,2009年国汽车产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是1:0.08;而日本和韩国在汽车产业的赶超发展阶段的比例则介于1:5到1:8之间。

从政府投入上看,据工信部数据,“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科技投入不足30亿元,而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PNGV)”的项目中,政府的投入就超过30亿美元。一般说来,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产业发达国家,政府对汽车技术研发的投入占总量的30%左右,而我国的政府投入比例明显很低。

汽车零部件领域,据统计,全球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值为5.1%,而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则只有1.4%左右。这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有关,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平均产值不到0.6亿元,而德国博世集团一年的产值就超过500亿美元,实力差距明显。

整体上,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规模仍然相对较小,产值均在500亿元以下,大部分仅有100多亿元,能够投入的研发资源相对有限,合作创新刚刚起步,这些极大影响了汽车产业研发投入的提升。

3.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差,研发积累少

从时间上来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产业规模化发展也只有10多年的时间,与跨国汽车集团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经历相比,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都明显不足。汽车技术的研发,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所需要的基础研究、数据积累、流程管控、人才培养等,都是难以靠引进、并购获得的,需要企业自身的不断探索、累积经验,长时间的研发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综合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上,发明专利比例偏低,核心技术的积累不足。从数量上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奇瑞,2012年专利数量达到7235件,但仍低于丰田、本田。从质量上看,奇瑞的专利中发明专利仅占38%,已经是自主品牌最高,而丰田、本田、通用、日产等在华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普遍达到80%左右。国有合资品牌的专利的数量及发明专利所占比重,都不及远低于奇瑞、吉利等民营品牌。

4.汽车研发人才不足

研发人才方面,有数据显示,全球主要汽车企业集团中研发人员占员工人数的比例均超过10%,而我国汽车行业平均为7%左右,从数量上已经有差距,质量上的差距更是显而易见,发达国家数十年的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技术研究,研发人才的积累远远领先我国;同时,全球主要汽车企业集团的中高级技工占工人总数的40%以上,而我国只有不到15%。

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虽然占有40%的销量份额,20%的产值份额,但就业人员总数所占比例超过50%,显示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员工技术素质相对较低,存在劳动相对密集的特征,导致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合资品牌,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人均产值在200万元以下,而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超过400万元。

二、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1.增大政府对汽车企业研发的投入力度

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大量投入,特别是在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等领域,需要政府投入支持才能有效带动企业参与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从国际来看,汽车产业是德国、日本、美国、法国等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发达国家政府都对汽车产业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振兴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推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选择。2011年德国政府宣布投入10亿欧元作为补贴,协助汽车产业研发电动汽车;法国也在2008年宣布投入4亿欧元,帮助企业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政府都制定了有效的行动计划,帮助本国汽车产业壮大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政府投入能够帮助企业分散创新成本、降低创新风险,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创新投入相对有限,更加需要政府在技术创新领域给予更多支持。如在税收、补贴、创新奖励、产学研结合方面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所得税减免、设立自主创新奖励基金、技术人员奖励等方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活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对企业的创新产品在市场销售上给予支持,通过税收优惠、直接补贴等鼓励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的创新产业,同时加大政府采购对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帮助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拓市场,增进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

2.推动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创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

现代汽车产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集成领域,而我国在新材料、电子技术等基础研究领域与国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领域的创新突破需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创建产、学、研的有效合作平台,协同创新,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协调,通过补贴、经费支持等帮助汽车产业建立的产学研共同研发平台,完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参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分享创新成果。

从国际经验上看,企业创新联盟对推动发达国家汽车产业成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美国曾建立符合材料联盟、高强度钢联盟,PNGV计划也是政府与三大汽车巨头的共同合作的项目。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了初步的进展,如电动汽车联盟、汽车制造装备创新战略联盟和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但与国际汽车产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世界上美、日、欧企业已经建立的技术创新联盟超过4000个,已经进行全球化分工合作。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这些创新合作平台的支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鼓励汽车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国际化的分工合作,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3.增强国有汽车集团的自主创新动力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然是国有汽车集团占据主导地位,掌握了大量金融和行政资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国有汽车企业的努力。但在自主创新动力上,国有集团由于合资路线以及行政地位,明显不如民营汽车企业。国有汽车集团领导人由于受数量化绩效考核的压力更大,因此更注重市场开拓等短期利益,缺乏对自主创新等长期竞争力提升的重视。因此,需要完善国有汽车企业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创新在企业家绩效考核中的权重,保护技术主体企业和人才的权利和利益,增强国有企业集团的自主创新动力,

4.加大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在专业研发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两个方面都很缺乏,政府应该加大对相关学科建设的投入,增强科研院校在基础理论研究和适应性技术研发方面的积极性,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发来培养人才,增加汽车专业人才的实践机会,增强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强汽车专业技术工人的培养,通过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汽车产业技术工人,给一线工人技术创新的空间,提高一线技术工人参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国家信息中心 经济预测部 王硕)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人工智能+模拟电路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机器人+安防”珠联璧合 机器换人指日可待
风电清洁供暖电价问题及经济性几何 气动隔膜泵6大优势和在哪些地方可以派上用场?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