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两地方政府招商被骗 一大项目签约2年后撤销
一个投资38.8亿元、预计销售收入240亿元的项目,签约两年后,悄然取消;一个投资2.6亿元、拟征地177.2亩的项目,却成了涉嫌诈骗的工具。发生在陕西的两起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受骗事件,让人深思。
投资方疑点重重,巨额项目不了了之。2011年11月6日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大会第一场集中签约仪式上,杨凌示范区下属的杨陵区政府与陕西绿汽自充电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自充电电动轿车及零部件生产项目协议。
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总投资38.8亿元,占地约1000亩,项目建设期限为24个月。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上缴税金4.15亿元。
签约过去两年多,记者日前再次来到杨凌示范区了解这一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却发现项目已经取消,投资方设在杨陵区招商局办公楼的办公室早已人去屋空。
据杨陵区招商局局长苏敏哲介绍,该项目的投资商来自湖北,是通过朋友关系介绍来的。双方从2010年7、8月间开始接触,随后投资方一位姓彭的负责人带了几个人前来考察,双方迅速敲定了意向。
杨陵区招商局工作人员李军说,由于项目投资数额较大,区里对这一项目高度重视,还专门举办了公司挂牌成立仪式,并拟定了一部分项目建设地块供投资方选择。
但是随着项目推进,杨陵区招商部门逐渐发现了一些疑点。李军说,最大的疑点是投资方可能并没有相应的资金实力。投资方先后找来了三批所谓的“财团”前来考察项目,但其中两个在网上根本搜不到任何信息。
杨陵区自身也没有“吃”下这么大项目的能力。据苏敏哲介绍,杨陵区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并没有建设大型汽车制造厂的相关配套。与此同时,整个杨凌示范区2013年的土地使用指标只有1000亩出头,很难满足这个项目的用地需求。
既然项目投资方能力存疑,且当地也没有相应的配套能力,那么杨陵区为何要让这个项目经历大型展会上签约、挂牌成立、设立办公室等程序呢?当地一些干部私下坦言,这样的行为属于双方“半推半就”,这样的“大项目”无疑能给当地招商工作带来正面宣传和推动作用;投资方也想通过项目“圈地”并利用土地融资。项目最终夭折主要是投资方自身疑点实在太多,“程序”走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