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4日根据最新的NPD Solarbuzz光伏设备季度报告,降低成本仍是主要晶硅光伏厂商在2012年坚持的首要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里,影响主要晶硅光伏厂商每瓦成本的三个要素是:平均硅料成本、非硅加工成本以及电池效率或组件功率。尽管通过采取不同的策略和路线图可以针对这三个要素降低成本,随着多晶硅平均售价下降到最近每公斤20-25美金的低位,硅料成本下降的贡献远超过另外两个要素。
事实上,一些在2011年下半年每瓦成本水平在行业内领先的晶硅厂商正是主要受益于多晶硅平均售价的下滑,进入光伏市场的有利时机有时甚至比任何精明的公司策略更重要。例如,一些在2010到2011年进入光伏行业的(有大量购买能力的)公司可以利用灵活的短期和现货多晶硅价格,从而立即得到了一个胜过现有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因为后者被历史遗留的多晶硅长期合同弄得伤筋动骨。
提高电池效率与降低非硅成本的收益比较 多晶硅平均售价“归一化”重置竞争排名
除了一些从多晶硅到组件过于理想化整合的厂商之外,主要的中国一线晶硅(从硅锭到组件)厂商的多晶硅采购价格现在越来越接近,硅料成本将成为这些厂商之间较为次要的差异。
现在降低成本不能再依赖于多晶硅平均售价的下降。虽然有一些声音认为多晶硅价格将会反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宣扬价格会上涨的往往是价格上涨中的获益方。
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很难看到多晶硅平均售价的反弹。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市场短期的疲软带来长期的多晶硅供过于求;另一种情况是,新的不依赖于政府补贴的市场需求出现,市场强劲的增长或者说需求的弹性引起价值链上平均售价的下跌放缓。
高效电池概念仍面临挑战
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晶硅电池路线图。然而,其中有多少概念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尚不明确。到目前为止,只有有限的数据支持实施这些路线图的时间表或所需的工艺改动。
实际上,现在的路线图与二十年前提倡的没有太多的差异:选择性发射极,wrap-through背接触电池,交叉背结电池等等。即使新增的工艺流程改变也是一个挑战:将衬底从p型换成n型,背面钝化,电镀,离子注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