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电新品 » 正文

模拟月球基地试验成功 中国掌握外太空长期生存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2
核心提示:5月20日,“月宫一号”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核心技术的国家。“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刘红教授介绍,“月宫一号”全称为“月球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试验装置”,对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5月20日,“月宫一号”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核心技术的国家。“月宫一号”究竟如何运作,又有什么科研意义?本报记者采访了“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教授。

5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位试验志愿者谢倍珍、董琛、王敏娟从“月宫一号”密闭舱中走出来。至此,他们在“月宫一号”内进行的为期105天的科学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对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刘红教授介绍,“月宫一号”全称为“月球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试验装置”,它基于生态系统原理将生物技术与工程控制技术有机结合,构建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为人类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环境的生命保障。

刘红说,“月宫一号”由1个综合舱和两个植物舱组成,总面积为16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其中,综合舱包括居住间、工作间、洗漱间、废物处理间等。每个植物舱分隔为2个植物种植室,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生长需要独立控制环境条件。

自2004年起,北航刘红团队开展了“月宫一号”相关研究。从“月宫一号”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舱室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组织和质量监督、系统内关键设备安装、系统联合调试到长期多人密闭科学技术试验,均由团队独立完成,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试验系统。“月宫一号”的建立使我国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领域的研究水平进入国际最先进行列,对保障我国载人登月、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循环再生100%的氧气和水

刘红教授说,“月宫一号”的核心是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也是人类实现在外太空长期生存的核心技术。

在载人飞行器进入外太空后,这个系统可以让飞行器不再需要或很少需要地面物质支持,氧气、水和食物在系统内通过生物技术实现再生,航天员可长期在太空工作和生活,使得长期载人航天和行星探测成为可能。

此次试验中,在“月宫一号”植物舱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试验团队栽培筛选出小麦、大豆、玉米等5种粮食作物、15种蔬菜作物和1种水果。

试验志愿者收获粮食、蔬菜、水果,自己进行加工并食用。同时,利用植物不可食用生物量(如秸秆)培养黄粉虫为人提供部分动物蛋白。人的粪便、食物残渣等废物经过生物技术处理,也可用于植物栽培。

综合舱中人、动物和废物处理产生的富二氧化碳空气经过净化后送达植物舱,供植物光合作用;植物舱产生的富氧空气经空气净化后送到综合舱供人和动物呼吸,并提供废物处理所需氧气。

植物舱中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净化,一部分由系统补充微量元素后送到综合舱满足人的生活用水,其余与净化后的生活废水和尿液一起用于植物栽培。

据介绍,本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集成试验,实现了在系统内循环再生100%的氧气和水,循环再生55%的食物。“月宫一号”试验系统的总闭合度达到了97%。

美媒吁向玉兔致敬 日律师:中国掠夺月球资源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玉兔”故障?中国官方13日称“玉兔”出现机构控制异常,但并未对故障原因给出明确说法,同样好奇的外国媒体给出的原因也仅停留在猜测的程度。美国“空间”网站说,“玉兔”到底经历了什么目前不得而知,但月球表面无处不在的月尘恐是罪魁祸首。加拿大地理学家斯图克说,在极度寒冷(零下100多摄氏度)的月夜来临前,“玉兔”装有摄像头的桅杆应是收回的,并被一块收起的太阳能板包住,这样围起来的空间有利于依靠核动力保持温暖,另一块太阳能板则用于在日出时捕捉阳光。但第一块太阳能板在收起时好像出了故障,导致摄像头等设备暴露在极寒中,极易损坏。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航天专家13日对记者说,月球表面受太阳紫外线辐射影响,月壤细粒会周期性升起,由于月球重力只有地球1/6,“玉兔”在其100多米月表行进过程中也易激起月壤细粒,形成月尘。月尘可能进入甚至覆盖月球车载仪器设备,一旦附着很难清除就可能引发很多故障。他还表示,人类自1958年至今共进行过130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67次,成功率不到52%。

“中国的月球车坏了?或许中国人改派另一只兔子上去把它埋了。”12日,美国互联网上有网友发出这样的调侃。本月初,以政治讽刺出名的美国主播约翰·斯图尔特也曾在其《每日秀》节目中嘲笑比美国晚登月数十年的中国“玉兔”这么快就“死”在月球上。与之相比,更多美国科技类媒体在称赞“玉兔”的成功。休斯敦月球与天体研究所科学家斯普蒂斯在给《纽约时报》的邮件中称,中国嫦娥三号的真正任务是实现月表软着陆,这一点已经实现,因此人们可以认为中国已完成初步目标。美国科技网站“地球天空”说,不论“玉兔”最终命运如何,都要向它和它的制造者脱帽致敬。

近日,日本律师作花知志公开撰文,指责中国“玉兔”赴月是为掠夺属于全人类的宇宙资源,并呼吁国际社会就此立法保护人类共同财产。美国NASA顾问委员会委员约翰·劳斯顿13日则委托记者表达对“玉兔”苏醒的祝贺。他说,在人类探索外太空过程中,有胜利有挫折,出现反复是正常的现象。美国早在40多年前“阿波罗”登月进程中也曾出现过多次险情,但仍以胜利告终。希望“玉兔”接下来一切顺利,完成预期任务。

中国国防科工局13日称,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并成功获取大量的科学数据,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目标已经实现。

谁在帮“玉兔”卖萌?

“小兔子醒过来了,它可以过元宵节和情人节了”,“你是准备和好奇号(NASA的火星探测器)约会吗?”列举中国微博上这些留言的BBC和CNN称,“玉兔”在情人节前夕醒来令许多中国人感动。事实上,自1月25日宣布出现故障以来,许多中国网民一直在为“玉兔”加油祝福。

“啊……我坏掉了”,很多中国人得知“玉兔故障”的消息,也是源于“月球车玉兔”1月25日发布的这条微博。自“玉兔”随嫦娥三号升空以来,“月球车玉兔”这个将“玉兔号”拟人化的微博几乎总能和中国官方“玉兔”消息的公布保持同步。美国“空间”网站说,当“月球车玉兔”的微博用第一人称宣布自己“有可能熬不过这个月夜”,这种方式帮助它赢得广大中国公众的支持,NASA也借助名为“火星好奇号”的推特,更有效地实现了人与机器在情感上的互联。

“月球车玉兔”的发布者是谁?其微博账号上对自己的简介只有一句“月球是目的地,地球是家乡”。由于该账号关注的账号只有“好奇号火星车”、“果壳网”与“新华-我报道”,外界有怀疑认为该账号并非来自官方,而是由科技网站果壳网执笔。记者记者13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国防科工局并未就“玉兔”动态开设官方微博,也没有以微博形式发布官方消息的惯例。记者随后致电果壳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对“玉兔”微博卖萌的情况是了解的,但暂不予评论,今后如有机会再择机发布。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蓬安无人驾驶耕整机 开启耕地新模式 首个飞行汽车专业面世!未来人类出行都靠飞?
技术改造撑起“五征制造”的钢筋铁骨 传感器新应用层出不穷:研发迈向“高精尖”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