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已经开创出更加崭新、拥有更多无限可能的行业机会。相比移动互联网创造了很多“基于连接”的新应用,人工智能将以“直接解决人类刚需”而深刻地载入史册,比如教育、医疗、司法、翻译、家政等行业,帮助听障人士、视障人士、年迈老人等。在人工智能解决刚需应用上,科大讯飞已在多个行业实际落地。9月16日,科大讯飞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将打造人类历史上首次信息沟通无障碍的奥运会。截至目前,在讯飞开放平台上注册的公益助残类应用有1121个;日均服务量近一亿次,服务了70多万终端的障碍用户。2017年至今,科大讯飞已经形成89项行业解决方案。“我相信明年会超过200项、300项,甚至500项行业解决方案。”刘庆峰兴奋地表示。
刘庆峰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20年的过程中,科大讯飞实现了用人工智能赋能因材施教;让均衡的医疗资源普及每一个乡村和社区;让公平公正深入人心。人工智能要立足于场景化和具体行业,相信在各个领域穿透之后,就会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人工智能的获得感。因此,科大讯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作为依托,人工智能不是沙滩上随时可以倒塌的楼阁。源头技术创新,必须要有长期的坚守。源于热爱的初心和坚定的预见,尤为重要。
刘庆峰现场分享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案例。他认为,2570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只有在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才能变成现实,否则只能在贵族学校、私塾学校点对点实施。
刘庆峰说,现在老师面对全班50个学生,没有精力做到因材施教,人工智能可以精准分析每个孩子学习情况,布置不一样的作业,省去无效重复的学习时间。他提供了几组数据:人工智能使学生对同样知识的学习所需训练量减少50%;在教师批改作业时间上,人工智能让文科作业批改时间减少70%,理科作业批改时间减少40%,对于批改后的数据还可以用知识图谱做精准推荐,给孩子推荐相关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教师可以从繁重的批改任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放在研究教研上,力所能及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