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在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中,新中国第一台吊钩桥式起重机在大连重工(原大连起重机器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制造起重机的先河。在共和国走过的70个岁月中,大连重工为国家各个时期的重点工程建设及国内外顾客提供了600多万吨技术装备,创造了242项 “中国第一”。如今,大连重工已成为集高端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重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经营规模和运行质量始终位于国内同行业企业前列。国庆前夕,大连重工又自主研制出国内首套容量最大的8~10兆瓦海上风机铸件,突破了国家大型海上风电核心铸件的研制瓶颈。
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
在深入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大连市加快 “两先区”建设的新形势下,大连重工明确了“做强 ‘大字号’,巩固地方国企 ‘国家队’地位,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在服务于国家战略部署中打头阵、做表率。这个战略定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成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大连重工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智能化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方面持续取得突破。通过体系建设形成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引领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产业发展的 “一条龙”转化。十八大以来,大连重工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掌握了大型船用曲轴加工制造技术、焦炉机械智能决策和远程诊断技术、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大型铸件铸造技术等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承担完成了11项国家发改委重大科技专项和30余项国家、省部级以上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课题,在焦炉、料场、仓储物流、搬运车辆等领域率先实现了产品智能化升级,促进了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成为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大连重工大力实施以 “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国际化经营战略。逐步形成了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和较为完善的 “一带一路”市场布局,打造了 “大连重工”世界知名品牌和澳大利亚罗伊山项目等示范工程,能够为海外高端顾客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一体化技术服务,产品遍布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涉外业务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30%以上。
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大连重工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一手抓战略性新产业的培育,十八大以来,已创造了44项“中国第一”,在万吨级堆取料机、环保智能化焦炉、大兆瓦级风电核心零部件、新一代核电起重装备、大型船用曲轴、重型无人驾驶AGV车辆等多个领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国内最大的大型船用曲轴、核电起重设备和风电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特别是承担完成的FAST工程馈源索驱动机构、全球首支最大W12×92型船用曲轴等一批重大专项成果,彰显了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当好践行新发展理念排头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大连重工做强 “大字号”,巩固 “国家队”的根本遵循和必然选择。大连重工坚持智慧转型、创新驱动、打造自主品牌,在赶超欧美国家先进制造业的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
坚持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及商业模式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横向发挥多领域优势,强化制造服务板块、机械传动板块、电气控制板块、海工装备板块、节能环保板块等领域专业研发能力,促进综合集成;纵向发挥总体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改造升级、维护保养一体化优势,打通从关键技术研发到新产品研制,再到成果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通道。特别是以创新驱动智能升级为引领,推动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散料智能化码头、焦炉智能化、冶金起重机集群智能化等领域 “中国第一”,助力新老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坚持整体协调,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大连重工既要着力解难题、补短板,又要挖掘发展潜力,巩固既有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积极做好加法:大力培育海工、循环经济和再制造、军工等战略性新产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做强做大工程总承包业务规模和后服务市场,加速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持续做好减法:坚决去除低效率的生产要素、低效率的附加成本、低效率的生产组织,深挖潜力提质增效。主动做好乘法:坚持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积极探索合资合作、并购重组、金融运作等方式,助推新产业拓展。善于做好除法: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资本回报率为目标,在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
坚持绿色低碳,守护绿水青山。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重点关注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传统产品等节能环保领域,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原创成果的突破并推广应用。
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与海外顾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优质市场深耕开拓;整合国内外设计、咨询资源,快速提升工程总承包设计能力和大型项目管理能力,推动外贸向外经转变。培养引进熟悉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打造 “一带一路”互利合作升级版。
坚持共建共享,巩固和谐稳定大局。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持续推进对贵州等地区的对口帮扶,做精乡村扶贫等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助力国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发展依靠员工群众,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持续开展普惠制服务项目,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员工,不断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