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惠而浦中国”)董事长、总裁的金友华暂时搁置这个人生最大爱好,行业人不会感到惊奇。去年惠而浦完成对合肥三洋的收购,他自然要把最多的精力放在双方的品牌整合、业务整合等各方面,过去一年工作量是他以前的两倍。
回首细碎而复杂的整合,金友华9月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合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中美文化的差异,犹如学习英语一样痛苦。但双方都有共同目标——在中国打造惠而浦的第二极。所以,“No give up”(不要放弃)——他顺口秀了一句英文。
三朝元老
金友华身上有两个标签,企业家和书法家。
上世纪60年代,金友华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念过私塾,字写得非常好,过年时街坊邻里的春联都由金的父亲来写,因此金从小也走上“习书”之路,先“欧体”再“颜体”,到如今的“金文体”,毛笔不离身,出差亦如此。
1989年他大学毕业进入安徽氯碱集团,并在随后的十年内,从普通员工做到常务副总,成为合肥企业界“最年轻的老总”。2002年,金友华获任合肥荣事达佳优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08年又出任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起,成为惠而浦中国的掌舵人。
即使对家电历史不甚了解,从三家公司名字中也可看出,这家公司有着自主品牌、与日本企业合作、与美国企业合作等三个发展阶段。在金友华看来,企业管理与书法是相通的,“练书法是修身养性,可以练定力、毅力、耐力,这也正是管理企业需要的。”在行业人看来,金友华是个有定力的人,三“朝”之中,金友华都没有离开这家企业权力的核心。
2014年11月惠而浦中国正式挂牌,两家公司合作的首要工作自然是融合,对此金友华自然责无旁贷。对惠而浦的整合进程,行业里也一直充满着好奇。金友华对记者说,融合的重点工作包括研发面向全球的产品、引入美国的管理模式。
引入美国管理模式,具体在三方面:一是预算管理,美式管理很有计划性,年度预算分解到每个季度;二是产品规划,要考虑到投资收益、现金流;三是精益制造,按现有生产规模,改造后可节省5000万元到1亿元。
整合当然不会是一路春风细雨,差异难免,最大挑战来自于化解中美文化的差异。
惠而浦中国董事会秘书方斌回忆说,“双方第一次搞培训,我们在一张纸上写企业最好的品质是什么,双方的答案并不相同。中方认为要包容,美方认为要诚信”,“我们也认可合规的重要性,但美方把它提到很高的位置,而中方更讲求适应市场的灵活性。”
“中美文化有冲突时,我练书法的心得就派上用场——讲究胸怀。”金友华说。
文化差异
“一旦有矛盾,虽然惠而浦现在是大股东,但双方更多是妥协、融合”。接受采访的当天早上,金友华刚与美国总部开了长途电话会议,惠而浦全球董事长杰夫·费蒂格(Jeff)提出一些建议,但说中方不一定全部照做,Jeff对他说的最后一句是“You Decide(你决定)”。
惠而浦已进入中国多年,还在顺德开设工厂,但一直被中国同行视为水土不服。惠而浦自己也深知在中国市场还需要依靠本土团队,其控股合肥三洋,看中的也是这支队伍。2014年11月,惠而浦中国总部从上海迁到合肥,成为首家中国总部落户合肥的世界500强企业。
金友华说,“惠而浦充分信任我们,只派了一个CFO。”最近,惠而浦中国有一个大的投资项目,需要美国总部审批。由于CFO是美国人,因为语言障碍,他熟悉中国的具体情况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拖了一个月,令金友华很着急。后来,美方体会到中方的难处,就换了一个华人做CFO,加快了项目进程。
“跟他们(美方)交流,他们好的东西,你一定要接受,不能说他们不懂中国国情。”金友华深有体会地说,“美国人是直线逻辑——因为什么,所以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效果。你不能夸大其词,否则他会以为你在承诺。因此,一定要严谨,说清楚我能做什么,努力做什么,机会在哪里,风险又在哪里。”
这些经验的得来并不容易,前半年的沟通就很费劲,美方会说你承诺的怎么没做到。这就像金友华学讲英语一样,适应的过程很痛苦。但“No give up”,他顺口秀了一句。
慢慢地,金友华的团队感受到美式管理的好处——直观和计划性。除了财务报表,还有管理报表,惠而浦将所有经营数据都变成模板,产品、营销(平均价格、市场占有率、盈利、趋势图)、财务、管理、品牌等数据都填入模板中,很好管理。
而且,明年的会议今年就开始做规划。“我七月到美国总部开会,就看未来三年的产品。”金友华说。
三项整合
显而易见的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惠而浦没有获得与其全球地位匹配的位置。如何提升惠而浦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并与原合肥三洋旗下的三洋、帝度、荣事达品牌,进行合理的分工协调,成为金友华团队的一大考验。
事实上,惠而浦本身就是多品牌的企业,在巴西收购了两个品牌,已在当地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去年,惠而浦又收购了欧洲品牌意黛喜,在欧洲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在品牌定位方面,金友华将任务放在了他团队中的惠而浦中国高级副总裁、营销公司总经理章荣中肩上。
公司现有的4个品牌中,惠而浦定位于中高端品牌,设计为欧美风格,将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有更多渠道;三洋、帝度则是日韩风格,侧重健康家电,与主流企业进行竞争;荣事达主要做三、四级市场,诉求是品质。“多品牌运作,分散了资源;但应对目前多元化的渠道,也是好事。”章荣中说。
四个品牌定位区分好之后,接着就是产品的差异化,以及对应渠道的差异化。
章荣中说,中国市场线上渠道快速增长,倒逼线下渠道转型,最终将成为线上线下打通的O2O模式,阿里与苏宁的相互参股就是一例。因应这种渠道的发展趋势,惠而浦中国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负责线上业务。针对线下渠道,三洋、帝度成立专门的销售公司;惠而浦、荣事达也成立专门的销售公司,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小家电与厨电事业部。
将品牌和渠道的梳理交给章荣中后,金友华得以将更多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上。金友华透露,惠而浦美国总部的研发中心与中国区研发中心之间有专线,“它的技术无偿与我们分享”。“像我们最新的洗衣机,整合了全球的技术资源,包括欧洲的烘干技术、美国的显示和电子控制技术、日本的可靠性技术等。”
智能化是家电业的发展方向。金友华透露,惠而浦已经与谷歌旗下的智能家居技术研发公司Nest合作,将推出更多智能家电。“我们正引入惠而浦冰洗、厨电的新技术,半年至一年内会有惊喜。”
2015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疲软的家电市场,惠而浦中国实现销售收入27.77亿元,净利润2.03亿元,同比都略有增长。最近,惠而浦中国停牌了约两个月。惠而浦中国董事会秘书方斌表示,上市公司要对惠而浦原来的中国业务进行整合,中介机构正在做前期工作。
未来,中国将成为惠而浦除美国之外的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惠而浦将在中国投资超过34亿元,用于年产500万台洗衣机变频技改、年产1000万台变频电机及控制系统技改扩建、年产400万台节能环保冰箱扩建等项目。
美国惠而浦的海外订单也开始向惠而浦中国逐步转移。方斌说,受益于此,惠而浦今年微波炉外销将大幅增长,惠而浦洗衣机、冰箱等全球采购也陆续转移到惠而浦中国。
金友华深谙中国文化兼容并蓄之道。他说,“我们要利用惠而浦全球技术平台,快速发展。我们现在规模很小,承担风险能力较弱,所以要快速提升规模;其次变为全球化的企业,惠而浦大学(泛亚分校)今年已在合肥成立,将促进人才培养。”未来,中国将成为惠而浦在美国之外的第二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