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举行“2014年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上,TCL李东生的演讲说“国际化是胆略,也是创新”。
具体讲,TCL此前的并购目标是:“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对我来讲是三个目标:一是通过并购进入欧美市场;二是取得专利和技术;三是形成全球的产业和布局。”而目前,TCL的并购目标是更多着眼于提升核心的竞争力,TCL国际化“不仅要大,更要强”,这样“你才能够和全球行业当中的领先者竞争。”
李东生还表示,TCL不会放弃并购这样的手段。过去两年TCL也有十余个海外并购案,只不过没有大项目。“国外能够并购的东西不是那么多,愿意给你的东西也要特别小心,我们都会很认真地做评估”。
通过演讲,可以看到TCL视国际化为某种战略目标,并认为这是企业经营中和未来发展中的难点与要点。而围绕这一目标,自己走出去和并购是两种道路选择。这两种选择不是“冲突”和“对抗”的关系,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至于什么时间、什么阶段,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则要依据自身需要和外部环境决定。
并购围绕国际化这个目标服务;自身走出去,例如储备国际人才、熟悉当地法律和市场规则等也是为国际化服务——当然,后者也有利于“成功”的海外并购。国际化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规模的主要的“潜在成长”空间。
正视“风险”与“机遇”的关系
李东生说,“国际化需要胆略,也要创新;在国际化当中特别是一些收购并购活动当中,一定要抵住诱惑;在国际化道路上,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一定要充分的准备;需要进行人才储备。”
他认为,此前汤姆逊案例的主要问题在于“没能抵住诱惑,急于求成;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准备不足;国际化人才储备不够;在产品和市场转型期进行并购,放大了风险;没吃透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潜规则”等五各方面。尤其是在潜规则方面,如果自己不搞清楚,绝不会有人提醒你的。
“国外能够并购的东西不是那么多,愿意给你的东西也要特别小心”。TCL的经验证明,卖东西的人难免“王婆卖瓜”。这是全球商业的基本规律。在国际并购这样的机遇中,看透对方的价值和看清自己的胃口容量、消化能力同样重要。李的,避免国际收购风险的经验总结即主要落脚在看清对方和看清自己两个层面上。
但是,完全理性的分析并不容易。因此,李使用了“诱惑”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国际化收购的风险。
不过,老是躲在避风的港湾里也不是办法:可以海外收购的东西并不多,“什么东西都想好了,就等不到你了,机会就不是你的了”。所以,承担风险在某种意义上是“企业成长”必须承担的“责任”。——当然,这也是作为操盘者,老板身份的李东生的“主要压力”。
所以,机遇和风险是要划等号的。没有风险的地方也没有机遇。唯一能做的是:看清对方也看清自己,然后下决心克服风险,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