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那改革如何深化,我们就要把目光投向上海,投向浦东新区,这里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可以说浦东是为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浦东的每一项改革创新,都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为全国改革探路。
生产线24小时无人作业生产C919大飞机零件40种零件可同时生产
这里是上海市浦东新区飞舟路317号,晚上五点,已经到了工厂下班的时间,忙碌了一天的工人们陆续离开车间,准备回家。
不过,这座工厂的生产工作却并没有随着工人的收工而停止。
此时,在工厂的一个角落里,一台机器人正在按照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自动将生产完毕的零部件运送到操作台上,这些零件就是用来制造C919大飞机的。
在这个智能化车间里,工人已不是主角,只需几个人执守,这些机械手臂就可以24小时无人运转。
2017年5月5号14时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一架白色大型飞机上。启动、滑行,直上云霄。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
C919成功首飞的背后,离不开科研人员日日夜夜的努力,也离不开每一家供应商的付出,这个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飞舟路317号的工厂便是其中的一家。
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闫峰:这个零件是一种钛合金的零件,它主要是应用在我们里面的应急门,应急门有个机构,机构里面的一个小的一个摇臂。
除了飞机零部件,闫峰和他的团队还给国内多种飞机制造提供工艺装备。所谓的工艺装备,简单说就是制造飞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没有它,就无法制造飞机。
2016年,这家工厂搬迁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重装备产业区。除了考虑公租房等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外,他们更为看重的是未来浦东新区以大飞机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闫峰:像现在商飞的整个策略它就是叫小部件大协作,那么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整个飞机的制造过程当中。
航空业被誉为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制造能力和科技创新的综合体现,这是中国第一次自力更生生产大型飞机,整架C919飞机一共需要上百万个零部件,但是每个零部件所需的数量并不多。为了适应这种生产模式,2016年,上飞打造了这条智能生产线,不仅可以实现24小时无人化作业,而且通过调整局部设置,这条生产线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种类零件的生产。
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智能车间主任薛岩:我们可以一台机床和一条产线同时在线加工,40甚至更多种类的零件。
整个智能车间最大的亮点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零点定位系统,可以保证机械手重复定位精度小于2微米,这个精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从而大大提高了零件制造的精准度。
不仅无人化生产,还可以无人化检测,刚刚生产完一个零件,机械手马上将零件抓取到三坐标系统进行精度测量。如果精度不达标,系统会自动判定进行二次返修甚至是淘汰。
薛岩:在这个点位我们形成了一个橘黄色的一个小信号,这个系统就是已经自动判别它说,这个零件是可以返修的,等机床空闲了之后它就会将这个零件抓取回机床进行二次加工。
2016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这条智能生产线已经累计完成138项各类飞机零件项目,能源利用率提升了30%,产品不良率降低了80%。随着c919的投产,这家公司正在计划新增4条类似的智能生产线。
国际最高标准世界一流水平5G芯片将从浦东走向全球
6年前,大飞机项目落户浦东,将一片滩涂建成了一座座现代化的飞机总装车间,也吸引着众多上下游企业在浦东和周边的城市落户,浦东有望打造一个上千亿的民航产业集群。今天的浦东,从大飞机,到集成电路,再到生物制药,产业不断创新升级,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世界一流水平,浦东张江正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经济半小时》记者王海涛: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外高桥自贸区,这家工厂就是2016年高通成立的全球首家芯片测试工厂。
芯片的生产工序通常包括三个环节:芯片代工制造工序、芯片封装工序和芯片测试。
进入测试车间,记者首先要换上隔离服,并进行风淋除尘操作。这座测试工厂一共有两个测试车间,分别为晶圆测试车间和成品测试车间。其中晶圆测试车间的洁净度要求最高,为千级无尘室,也就是说微尘数量被严格控制在每立方米1000个以内。
高通通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资深经理金峰:你看到它晶圆上面的话它有一颗颗绿的红的格子,每一个格子就是一颗集成电路芯片,测试完以后好品它会显示为绿颜色,差品的话它就是红颜色。
测试后的一个个晶圆经过切割、封装等工序,便成为一块块芯片成品。这些芯片将在成品测试车间进行下一步测试。今天这些机器正在测试的是高通骁龙系列芯片。
这个测试平台一共有八个探头,一次可以同时测试八张芯片。测试合格的芯片将会放入手机中进行系统测试,这也是芯片交付客户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环节。
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这是高通第一次涉足芯片制造的测试环节。
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如果能够在上海就近的这个完成的话,能够加快我们自己产品的上市,而且能够提高我们对于客户的服务。
目前,高通正在研发新一代5G芯片。未来5G芯片也将进入这家位于浦东新区的测试工厂,在这里完成测试并走向全球客户。
孟樸:等到5G时代到来的时候,高通的芯片能够支持5G,所以我相信它们在这个测试过程中,一定也会再经过上海测试中心来完成。
就在高通的这家测试工厂对骁龙系列芯片进行相关测试时,距离这里11公里的地方,在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展讯全球硬件测试中心里,展讯的工程师们也正在对一款与英特尔合作的4G手机芯片进行测试。
2016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首次超过千亿元,作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最重要的集聚地,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从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到设备材料业各环节占全市比重均超过50%,其中设计和制造业均超过70%。
正是这一区位优势,吸引了包括高通在内的集成电路行业巨头入驻浦东新区,推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孟樸:我觉得政府对产业的支持的力度和各个公司在上海的集中度,这个是上海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一个好的一个优势。然后第二个就是人才,第三个就是我觉得,上海的半导体产业,它比较齐全,就是不管从设计生产、晶圆生产,还有封装测试,它每一个环节都有。
“上海光源”全国独一无二吸引500多家生物药厂蜂拥而至
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里有两多,半导体工厂多,药厂更多,这里聚集了500多家生物药厂,也被称为中国药谷。而支撑这些药厂做新药研制的竟然是一束极为特殊的光。
画面中这个海螺一样的建筑就是上海光源,2004年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2009年正式对用户开放。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邰仁忠:实际上我们简单来讲它就是个超级显微镜,我们从最小的,我们可以看这个,大家可以肉眼看不到的我们电子的结构,我们还有电子还有自旋,之后我们还可以看原子,我们还可以看分子。
这是国内最先进的“超级显微镜”,它就相当于超级x光射线,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从事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从高铁的黑匣子,到埃博拉病毒,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研究都可以在上海光源中进行。
来自湖北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为了得到这次在光源的研究机会,他们在一年半前就提交了课题研究申请。
湖北工业大学教授苏正定:因为上海光源的这个射线的能量比较高,分辨率比较高,所以说国内只有这有。
由于需求火热,每个研究团队一次只能在光源中使用6个小时的时间。这6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是免费使用,但是对于苏正定的团队来说,却是价值连城,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上海光源一期建有15条光束线18个实验站,国内外已有2000多个课题组、1.6万名科研人员利用上海光源在十几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实验研究。目前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将新建16条光束线和25个实验站,预计2021年全部完成。
这里是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李小英主任正在带领团队开展一款全新的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临床三期试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二期的一个研究结果,那么可以看到就是随着剂量的一个增加,可以看到它的降糖的效果逐渐逐渐是明显的
中国目前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地图,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20-79岁)从2000年的1.51亿增长到2017年的4.25亿人,其中中国糖尿病成人患者(20-79岁)多达1.144亿,占到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四分之一。
从医三十多年,李小英一直和各类糖尿病患者打交道。他发现目前市面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虽然多,但依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急需更多的原创新药的诞生。而这款正在进行临床三期实验的口服药物如果顺利通过临床试验,未来就有可能造福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李小英:目前的这些药物还不能完全控制我们目前的糖尿病的现状,需要有一些新的药物,因为每一个药物可能它适用的糖尿病人群不完全一样
目前这一药物已经成功入选科技部“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新药的知识产权属于这家位于浦东新区的生物制药企业,公司的创始人是首批国家千人计划评选专家陈力。
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力:我们目前研究的这个产品叫做葡萄糖激酶活性调节剂,那你会说葡萄糖激酶是个什么东西,对吧?为什么它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间很重要?那葡萄糖激酶你可以把它认为是人体血糖它这个调控的一个传感器,就相当于咱们这个楼对吧?我们要控制我们楼的这个温度。
陈力曾经在全球第二大制药企业罗氏工作了20多年,专门负责新药开发。2010年他离开罗氏后,创办了华领医药。然而和国内一般的生物制药企业不同,在这家生物制药公司里,既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也没有自己的工厂,从动物实验到药物生产,全部交给外包公司完成。而这也是陈力最终将公司设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重要原因。
陈力:你比如说上海药物所,国家安评中心,以及我们迪赛诺药厂,就在我们离这里不远几百米的地方。这些公司它们都不是我华领医药的公司,但它是我的合作伙伴。
陈力希望,借助上海浦东新区的政策、科研优势,自己开发的这款新药能够早日造福于国内乃至全球的糖尿病患者。
“智能制造?对不起 我们需要的是智能和“智造””由机电设备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更多行业资讯,请点击关注:机电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