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机交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突围外资巨头技术封锁 节卡切入工业机器人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31  来源:机械设备  作者:机电
核心提示:虽然机器人“四大家族”也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有所涉猎,但其重视程度并不如对待传统工业机器人那般,技术能力也并不具有领先优势。“协作机器人领域我们和国际巨头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完全有能力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经过3年的研发和调试,节卡的协作型六轴机器人将在今年10月底正式发布,并于2017年底实现量产。这款被命名为“小助”的协作机器人,目标是给众多生产、加工行业提供通用的技术和产品,再结合不同产业的特性进行适配,满足各种不同的生产场景,如机床的上下料、流水线上产品的抓取装箱、点胶喷涂等。
   近年来,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智能设备成本的降低和国家政策的指导,“机器换人”的浪潮正席卷全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被视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市场规模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共销售近9万台,占全球总销量的近三分之一。从2010年到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了5倍多。2013年以后的连续四年里,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但外资品牌仍是市场中的主流,据了解,中国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被全球机器人的“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所占有。在外资巨头垄断市场的夹缝中,哈工大集团、中科诺晟、新松等一批机器人领域创业公司,近两年正不断涌现。
 
  成立于2014年7月的上海节卡(JAKA)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节卡”),亦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节卡以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业务起家,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技术能力,逐渐涉足协作机器人、智慧工厂领域。公司试图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研发出有市场影响力的国产机器人。
 
  2016年,节卡的营收已达数千万元,预计今年营收将过亿元。此外,节卡还获得了和君资本的1500万元A轮投资。面对外资品牌带来的竞争,节卡是如何切入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未来又有哪些布局?
 
  智能装备系统起家
 
  据了解,节卡创始人李明洋此前一直在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摸爬滚打。节卡最初的业务之一是智能设备集成,目前这仍是节卡的一项基础性业务。李明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节卡在创立之初就只为解决一件事,即如何通过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实现礼品型高端牛奶的包装自动化。
 
  当时礼品型高端包装牛奶是中国各大乳制品企业的拳头产品和利润增长点,但人力成本上升倒逼企业进行产线升级。李明洋和上海交大机器人领域的专家一起去拜访了多家乳制品企业,去研究论证其自动化包装系统的构想。
 
  2014年7月,由一群工程师和教授组成的节卡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节卡的第一份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图纸,也几乎同时亮相。当年10月,节卡的智能化系统原型机设计完成,并找到第一家客户。2015年,该技术及产品开始在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中得到推广,并进入全国前五大乳品企业。
 
  据了解,由于占地面积较大,乳品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一般都把乳业包装加工厂设在离奶源近的贫困县附近。但当地很多人倾向于外出打工,愈发加剧了招工难的现状。节卡的智能化生产线安装后,企业每条生产线的后包装人工需求,将从110人/天降低到2人/天。企业在半年到一年内,即可收回生产线的购买成本。
 
  在推动乳业工厂自动化小有成就之后,李明洋尝试寻找风险投资来扩大公司规模。2015年10月,和君资本合伙人钱胜宏在对节卡进行考察评估之后,便对公司进行了1500万元的A轮投资。据透露,钱胜宏对节卡从初识到确定投资,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拿完A轮融资,节卡迅速在乳业市场进行扩张。与此同时,它从2016年开始尝试改变同样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研发了化纤领域的氨纶自动分级分拣装箱系统。此外,节卡还研发了自动装车、自动卸货方面的智能装备系统。
 
  但节卡在智能装备系统领域扩张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与国际巨头之间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在传统的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厂商几乎不具有任何优势。中国厂商技术能力薄弱,都是以集成为主,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同样的产品,国外厂商会以高出国外价格数倍的价格卖给中国厂商,而中国厂商也无奈只能接受。”李明洋称。
 
  以协作机器人突围技术封锁
 
  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差距,让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公司短期内很难取得领先优势,但节卡在“夹缝”中仍看到了机遇——协作机器人。
 
  据了解,协作机器人是传统工业机器人产业中的一个细分领域,从2014年开始兴起。传统工业机器人通常占地面积大、质量重,挪用和改装的成本高、周期长。而且为了防止把人打伤,工业机器人通常在“笼子”里进行作业。协作机器人则轻便很多,是一种在协作区域内与人直接进行交互的机器人,无需使用安全围栏进行隔离。
 
  虽然机器人“四大家族”也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有所涉猎,但其重视程度并不如对待传统工业机器人那般,技术能力也并不具有领先优势。“协作机器人领域我们和国际巨头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完全有能力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李明洋称。
 
  节卡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联合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进行机器人本体核心技术的前沿研发。在具体合作过程中,节卡与交大的校企联合研发中心负责样机等原理性研发,节卡企业自身研发中心负责样机到商品的市场化工业化研发。
 
  据了解,有38年历史的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专业机构之一。而节卡机器人聘请的科学顾问团队中的首席科学家,正是交大机器人所所长朱向阳。
 
  经过3年的研发和调试,节卡的协作型六轴机器人将在今年10月底正式发布,并于2017年底实现量产。这款被命名为“小助”的协作机器人,目标是给众多生产、加工行业提供通用的技术和产品,再结合不同产业的特性进行适配,满足各种不同的生产场景,如机床的上下料、流水线上产品的抓取装箱、点胶喷涂等。
 
  李明洋介绍称,小助机器人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傻瓜式”操作。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和调整都需要专业编程语言,使用门槛极高。对于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说,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才能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效率非常低。
 
  对小助机器人来说,用户通过移动终端APP/PAD,即可进行编程作业,操作界面更加简单。在产品使用的技术壁垒消除之后,众多中小型商家甚至个人或家庭,都能成为小助机器人的用户。
 
  在价格方面,普通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通常需二三十万。李明洋透露,小助机器人量产之后,价格将大幅度降低。目前,小助机器人已经在节卡的原有客户群进行推广,这将带来近两百台的订单需求。
 
  比如在乳制品的冷链生产领域,由于产品的品类变化快,通常都是由人工而不是传统工业机器人进行包装。小助机器人适合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场景,可以对夜班工人进行替代。未来,小助机器人还将更大范围地进行市场推广。
 
  对于公司的资本运作计划,李明洋表示,目前已有多家投资机构与节卡进行密集沟通。公司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B轮融资,以扩大产品的市场规模及占有率。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国网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个月经济“成绩单”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2672521 业务咨询:0551-62672521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