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机交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看这些装备制造企业都在“一带一路”做了些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6  来源: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作者:邢学海
核心提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太重制造”叫响国际市场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太重制造”叫响国际市场
 
  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太重集团近年来始终坚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重,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全面实施全球化配置资源要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在国际市场叫响了“太重制造”,以崭新的姿态站在了世界面前。
 
  加快全球布局
 
  近年来,太重海外业务出口订货稳定增长,2016年,太重全年海外业务收入实现18.9亿元,实现出口订货14.2亿元,一批重点项目取得了新的突破。太重轨道交通轮轴、冶金铸造起重机、锻压设备、轧钢设备等主导产品已经全部实现了出口,远销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五个大洲都覆盖有太重的产品。
 
  伴随着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太重立足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优质的资源,实现优势资源的国际化配置。太重通过海外合作、海外兼并、吸引海外人才等手段,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完善国际化版图。
 
  几年间,太重相继成立了香港公司、印度公司,作为企业国际发展的战略支点;收购了澳大利亚威利朗沃国际集团,在国外有了自己的制造基地;并购了德国纽伦堡CEC设计咨询公司,吸收世界先进的智库服务太重;此外,还收购了美国盐湖城REI公司,同时在俄罗斯、南非、南美、澳洲等地不断健全服务网点,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国际化营销网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太重充分挖潜近年来“走出去”所积累的资源和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打造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成立了专门的“一带一路”项目领导组、信息工作组和政策工作组,出访“一带一路”项目涉及国家,如印度AA、俄罗斯、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越南、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在“一带一路”沿线中选择重点国家进行重点布局。
 
  打造出口基地
 
  在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蓝图中,天津滨海基地是太重为企业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打开的重要通道。
 
  太重在天津临港经济区投资兴建了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前港后厂”的重型装备总装和出口基地。基地不仅能够满足太重自身发展的要求,也能为周边装备产品提供相关物流服务,是山西省乃至华北、东北地区大型货物外运出口的第一重装口岸。
 
  2016年初,太重码头将出口越南的500吨卸船机产品直接运抵越南海防港,实现了首次直发海外用户现场,此后,出口印尼的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出口印度的起重机、轨道交通车轮等等产品,越来越多的“太重制造”、“中国制造”从这里直抵海外,联通世界。
 
  2016年末,太重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升式钻井平台——“TZ400”在太重临港基地码头成功下水。作为太重进军海洋工程领域的代表性产品,它也将目标瞄准了国际用户,是太重深化国际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凭借临港重型装备基地,太重已经拥有了面对世界的出海口和海洋工程产品基地,承揽了国际越来越多企业的海外货运任务,为企业深入参与国际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太重更好的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高端产品抢占市场
 
  太重集团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大型挖掘机就是其中代表。
 
  太重是中国最大的大型矿用挖掘设备设计制造企业,从第一台4立方米挖掘机到中国最大的75立方米挖掘机,太重已累计为国家提供了近1500台矿山挖掘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太重不仅让国外企业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产品还出口到俄罗斯、巴基斯坦、秘鲁、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蒙古、智利、南非、伊朗、利比里亚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以后,太重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挖掘机拉开了10立方米~55立方米大型矿用挖掘机出口到各个国家的帷幕,从2010年开始,太重向曾经的老大哥——俄罗斯出口了5台35立方米挖掘机,到2016年再次出口两台20立方米和三台35立方米挖掘机,总价值近3亿元人民币。在南非,4台35立方米和一台世界顶尖的55立方米挖掘机正在运行。在印度,10余台挖掘机10立方米以上挖掘机已经投产……
 
  目前,太重已经在南非、印度、智利、俄罗斯、秘鲁等国家建立了10余个国际售后服务站,2017年在印度成立了太重挖掘机大型售后服务中心。目前,太重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型挖掘机研制公司之一。
 
  今年年初,由太重生产的2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立方米大型矿用挖掘机,搭乘山西省首次开行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踏上前往俄罗斯列索西比尔斯克的“远嫁”之旅,再一次彰显了太重国际化发展的决心和实力。“十三五”期间,太重集团将促进全方位与国际接轨,争取出口产品的比重从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最终达到50%,实现“创建世界太重”的目标,不断向世界级卓越企业的目标迈进。
 
  好风凭借力雷沃重工加速全球化布局
 
  在马里,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沃重工)获得当地政府500台拖拉机订单;在阿尔及利亚,雷沃重工在1650台拖拉机以及1898台配套机具的基础上,2017年又斩获1000台拖拉机订单;在苏丹,雷沃重工曾一次性实现800台收获机械出口······
 
  此外,雷沃重工先后在欧洲并购阿波斯、马特马克、高登尼等境外高端优质资源,形成了完善的企业全球研发创新平台,并在泰国设立海外运营管理中心,与泰国开泰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这一切都表明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雷沃重工已不单单是把产品和服务简单地销往国外,而是通过完善海外全价值链运营平台步入了新的全球化发展阶段。
 
  好风凭借力
 
  雷沃重工董事长王桂民说,作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目前公司产品已经销售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相关出口占公司出口总量的50%以上。“我们正在加快探索‘全球研发、中国制造、全球分销’的发展模式,通过加快全球资源的整合、构建全球研发体系、并购境外优质高端资源等方式让公司的全球化战略落地。”
 
  雷沃重工清醒地意识到,全球化竞争下,企业只有主动走出国门掌握核心技术跨进“全球主流”之列,才能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早在2011年,雷沃重工就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正式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主要负责新技术平台拖拉机、大喂入量谷物收获机的研发。此后又在日本大阪设立了工程机械研发中心,重点突破液压、电控等工程机械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雷沃重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先后并购阿波斯、马特马克、高登尼三家企业,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了在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产品组合,并开始产品技术的转化。王桂民说,这种填补空白式并购,除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开拓新市场、进入新业务、达到提升企业某个领域技术和产品能力的目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通过整合全球高端资源,开通了通往全球市场的门槛。
 
  雷沃重工还整合海外资源,成立了雷沃阿波斯集团公司,作为雷沃欧洲业务的总部。同时,雷沃重工对外正式发布了农业装备业务旗下产品将采用双品牌战略,雷沃谷神、雷沃欧豹产品定位于全球中端市场,高端品牌阿波斯的产品线则囊括了动力换挡拖拉机、大型谷物收获机械以及高端精量播种机等产品。
 
  融入共赢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雷沃重工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产品升级的基础上,坚持营销创新,主动“走出去”,开拓营销渠道,全面推动产品、服务、网络等营销能力升级。
 
  据悉,目前雷沃重工已建成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分销网络,在战略市场和重点市场建立了9家海外办事处和10家配件中心,并在巴西、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等战略市场注册属地国家销售公司,形成了集“销售、服务、配件供应、用户培训与信息反馈”五位一体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体系。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雷沃重工与非洲多个国家加强农业合作,而出口也已从对非单一产品出口阶段,发展到了为非洲提供现代农业整体解决方案阶段。“一带一路强调的是合作共赢。”王桂民说,要合作赢得伙伴的青睐和尊重首先就要强化自身的能力建设,这样才能抓住机遇,为合作伙伴带来更多的共赢价值。因此雷沃重工近年来在有序推进研发、制造、营销、服务全价值链能力升级的同时,还在积极扩大在东南亚、非洲、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朋友圈”,与同行的伙伴一起联合走出去,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活动中,获得发展良机。
 
  拓展产业链中集来福士打造世界级海洋综合服务商
 
  山东省烟台市位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交汇处,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来福士”)依托烟台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已与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开展经贸互通。
 
  建立产业自信
 
  2015年3月,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沿线国家宜积极推进海洋工程技术、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
 
  中集来福士作为国内领先的海工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地区和国家开展海洋工程技术合作。中集集团放眼未来,先后收购瑞典知名海工设计公司BassoeTech-nology和挪威知名海工设计公司BrevikEngi-neering,与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以及上海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共同搭建了中集海工“中欧互动”的研发体系,实现从购买技术到自主研发、自主设计,部分核心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从零到100%的突破。通过不断研发创新,中国海工装备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60%,深水钻井平台建造周期由50个月缩短到30个月,逐步树立了中国的海工品牌及产业自信。
 
  2017年2月,由中集来福士总包建造的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交付,并奔赴南海作业。这座平台不仅代表了世界海工行业的最高水平,也为国家南海大开发提供坚实保障。
 
  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海工装备在助力中国海上油气自主开发的同时,陆续驶往东南亚、里海、波斯湾、欧洲北海、巴西、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以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硬件成为当地海域“明星平台”。在俄罗斯,中集来福士首创“中俄联合建造”模式,交付CaspianDriler自升式钻井平台,成为两国最大的海工合作项目,目前该平台正在土库曼斯坦水域作业。
 
  拓展产业链
 
  自2015年下半年起,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油气装备市场需求受到大幅抑制。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中集来福士在开展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一方面向传统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业务,在困境中探索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持续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在清洁能源应用方面,中集来福士凭借中欧互动的国际领先设计能力,自主开发多套浮式电站完整解决方案,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岛国解决电力短缺难题。同时,中集来福士与集团兄弟企业中集安瑞科联手,成功设计开发清洁能源接收终端及海陆一体化完整解决方案。
 
  针对全球作业环境最恶劣的欧洲北海,中集来福士与挪威公司签订潜在价值2.5亿美金的深海网箱建造意向书,进军深远海渔业领域。同时,中集来福士集成挪威等国水产养殖技术及装备,自主研发适用于中国、智利、西班牙等国的智能渔业装备,大幅改善渔业从业人员工作环境和水产安全。
 
  此外,中集来福士旗下游艇公司针对中东、欧洲、俄罗斯、菲律宾等地豪华游艇及高端游船需求,利用在该领域近20年的积淀,与迪拜知名内装公司Greenline强强联手,提升豪华游艇及游船类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通过持续创新,致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海洋综合服务商。”中集来福士总裁王建中表示。
 
  精准发力中信重工构建“一带一路”共赢圈
 
  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市先锋水泥公司12MW余热发电项目现场,来自中信重工的项目团队,每天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坚守着、忙碌着,他们为的是一个目标:打造中巴经济走廊合作共赢体。
 
  “第一乐章”
 
  中巴经济走廊堪称“一带一路”交响乐中“第一乐章”。早在1986年,中信重工的前身洛阳矿山机器厂即获批“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外贸自主权企业”,并于同年承担出口巴基斯坦水泥厂成套设备制造的任务。今年,中信重工总包的巴基斯坦先锋水泥公司12MW余热发电EP项目投产,创造了中方项目在巴基斯坦市场的最短周期纪录,成为中信重工深耕巴基斯坦市场的典范工程和里程碑式项目,树立起了中国制造、中信重工制造的金字招牌。将带动扩大中信重工与南亚、中亚等国家的合作发展,助力中信重工构建与中巴经济走廊及周边的共赢圈。
 
  对中信重工来说,在巴基斯坦按照中国标准建设的第一个总包项目的高效完成,引起巴基斯坦乃至亚洲市场的高度关注,有效助推了企业以核心技术和实力不断开拓“一带一路”市场,进一步缓解因持续去产能造成的国内市场需求不振、利润下滑,为企业持续发展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由于在该项目上的实力显现,中信重工又先后中标巴基斯坦飞翔水泥公司日产7000吨水泥线烧成系统及配套12MW余热发电设计和主机设备供货合同,和巴基斯坦Askari水泥公司日产2700吨水泥生产线改造EPC总包项目。
 
  实现共赢
 
  其实,巴基斯坦市场不过是中信重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实施国际化发展的的一个缩影。
 
  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引领中国企业以优势产能输出,带动沿线国家地区互联互通、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大环境下,中信重工准确研判国际市场和行业形势,建立全球化营销与服务网络,全面贯彻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以“核心制造+综合服务”的竞争优势,加速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发展。目前,自主品牌产品广销“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双方的共赢发展。
 
  在中蒙俄市场,中信重工与蒙古UBH公司、EasternEnergySystemJSC公司、蒙古国伊罗河钢铁矿业有限公司、俄罗斯KIMKAN铁矿选矿厂等多个业主开展多项合作,不断以良好的业绩塑造中信重工的国际品牌形象。近日,企业为俄罗斯Mangazeya矿业公司生产的颚式破碎机一次试车成功;同时有1台立式搅拌磨正在俄罗斯客户现场安装。
 
  在东南亚市场,中信重工深耕细作,凭借“核心制造+综合服务”的竞争优势,在水泥工程总包与主机成套、矿山装备与矿山工程总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两度牵手泰国第一大水泥生产企业SCG公司,签订位于柬埔寨的KCC2日产2500吨水泥生产线合同和缅甸MCL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项目EPC总包合同,目前两条生产线均已稳产达产;持续与老挝Phonesack集团合作,签订KSO金矿项目矿山设备批量采购合同;与菲律宾合作实现新突破,2016年6月与菲律宾世纪顶峰矿业公司(简称CPC)签订9.56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合同,11月CPC再次与中信重工合作,并连同河南同力水泥一起签订菲律宾项目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年产180万吨水泥生产线及60MW燃煤发电厂建设及环评报告的三方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7月9日,中信重工提供关键设备磨机的老挝Phonesack集团KSO金矿项目磨机生产线带料试车。2016年3月,中信重工总包的柬埔寨CMIC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项目开工。
 
  在中亚、西亚市场,以主机产品输出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开展深入合作。目前,中信重工在沙特阿拉伯有6台棒磨机、1台加棒机正在调试;在伊朗,有3台磨机、1条烧结窑正在安装,水泥窑、干燥机正在调试;在吉尔吉斯斯坦,有2台磨机正在安装。
 
  在欧洲市场,2016年8月,中信重工为瑞典LKAB公司生产的半移动式破碎站满负荷试车,这是中信重工直接出口欧洲的第一单成套矿山装备,并首次在北极圈极寒气候条件下使用。基于前期的合作,双方又签订第二台破碎站供货合同。2016年10月,第二台破碎站已经投产。
 
  在澳大利亚市场,中信重工将其强大的矿山成套和全流程服务实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凭借企业在澳大利亚SINO铁矿的品牌影响力,中信重工不断深耕澳大利亚市场,今年一季度成功拿下MT、DAL两大金矿项目,实现了公司在澳洲有色矿业领域的新突破。
 
  作为率先走出去的大型企业,中信重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与国际标准对接,促使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丰富具体的实践经验。

  “看这些装备制造企业都在“一带一路”做了些啥?”机电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更多行业资讯,请点击关注:机电行业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国网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个月经济“成绩单”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2672521 业务咨询:0551-62672521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