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机交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要注意的三个难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07  来源: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作者:邢学海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被视为实现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的有效途径,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今年前两月,中国对外投资同比下降52.8%,但对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投资持续增长。1~2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被视为实现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的有效途径,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今年前两月,中国对外投资同比下降52.8%,但对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投资持续增长。1~2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占比近两年突飞猛进地增长。制造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在我国对外投资总额占比长期徘徊在5%~6%,而2015年增至12.1%,2016年更是增至18.3%。
 
  伴随着“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提出,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目前,国家发改委作为国际产能合作主要牵头部委,已经圈定钢铁、有色、建材、高铁、化工、电力、轻工、纺织、航空航天以及船舶制造等12个行业作为国际产能合作重点行业。这12个行业均为制造业,未来在这些领域,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将有大增长。
 
  中国制造对外投资
 
  与日益增长的制造业对外投资相比,一些风险也需要中国制造业重视,其中就有三个涉及政治、社会、经济的难点需要相关企业重视和警觉:
 
  政治、法律的难点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往往缺乏对当地政局及法律体系进行深入了解,对潜在政治风险进行预判。2015年,仅因为国外政治不稳定,就有缅甸密松水坝项目停工、中澳铁矿百亿减产、墨西哥高铁项目被无限期搁置等事件发生,令中国企业的投资损失惨重。仅就美国而言,中国企业往往会遇到反倾销和反补贴手段,特别针对中国企业输送到美国市场的低端产品进行打压。利用知识产权手段,无端怀疑或“纵容”美国企业举报,将中国产品扣留在美国海关,制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进而封杀中国企业是其另一个惯用手段。很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缺乏对东道国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稍有不慎就会面临高额的环境污染整治费。
 
  语言、文化差异大的难点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问题是与不同语言文化的用户交流,并且通过当地语言对产品和服务内容进行营销。很多企业由于不重视语言服务,在跨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中,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不仅损失了国际市场份额,也损坏了企业形象和品牌。同时,文化之间的冲突也非常容易形成矛盾,很多企业没有及时全面地了解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和信仰而盲目投资,往往会蒙受损失,导致跨国交易的失败。
 
  人力资源缺乏的难点
 
  人力资源缺乏。人才问题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难点。很多企业在“走出去”之后才开始全球招聘,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无法找到合适的国际化人才。更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并购后直接派出语言基础都不具备的管理人员进驻收购企业,与原管理团队在语言、文化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跨国经营时,中国企业员工的国际派遣还要符合签证、劳动与雇佣、工资、税务、行业准入等多领域的规则,繁琐而错综复杂。
 
  以往中国企业对国际化运作、市场化竞争、现代金融工具等不够了解,吃亏买教训和经验在所难免。如今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的过程需要提高效率,只有通过加强能力建设,才能提高效率,决不能让“走出去”的前期高成本费用拖垮企业。

  “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要注意的三个难点”机电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更多行业资讯,请点击关注:机电行业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国网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个月经济“成绩单”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2672521 业务咨询:0551-62672521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