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回望历史,能源的每一次发现和更新,都推动了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火的发现,让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电的发现,改善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让能源真正走进社会生产,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率;今天,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源是驱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加大。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急剧增长的能源消耗,让中国愈发依赖海外市场,其中原油对外依赖度已由1996年的1.2%大幅上升至2013年的58.6%,天然气对外依赖度也由2008年的2%快速上升到2013年的30%。在保持世界原油第一大进口国身份的同时,中国在未来5年内将很可能成为世界天然气第一大进口国。
在经济全球化走向纵深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解决本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倒逼中国大力推动能源国际合作,实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资料显示,从1993年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已在全球33个国家执行了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5大国际油气合作区。近年来,中国能源企业也在加快海外发展步伐,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传统的油气、电力企业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大举进行海外并购;核电成为国家新名片,高调“走出去”;新兴的新能源企业后来居上,加大在海外投资布局……
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才储备的逐渐丰富,也使国内能源企业竞争力日渐增强,加之“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能源企业规模“出海”的时代正在到来。除了在常规能源领域进行国际合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太阳能和风能产业的持续发展,让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
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中国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短板。如今,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石油严重依赖中东,天然气越来越依赖俄罗斯、中亚和东南亚等国家等。目前,我国尚未与这些地区形成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且游离于多边国际能源组织之外,这种局面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为此,中国应更积极地参与地区和全球多边能源治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以此作为参与全球和区域事务的新突破口。这一方面要求中国提升在国际能源署、国际能源论坛及国际能源宪章等多边机构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应与发达国家继续深化能源技术、人员交流和能源金融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模式也亟待升级。从进行能源贸易、与产能国合作开发当地资源,到发展深加工业务,中国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资源、技术的掌控不足,导致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缺少定价权。此外,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并购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这些企业应该打好资源、技术、通道、市场、储运的“组合拳”,多角度制定战略,拓展合作领域,从规模化向纵深化发展,深耕海外市场,打造一体化产业链,真正在海外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