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正在亦庄重点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依托重点企业实行智能制造项目,打造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基地;在海淀区建设创新中心,围绕高端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创新。
近日,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和市科委召开的《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之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专项成果发布会上,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到2017年北京的数字化制造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产值超过230亿元,形成“北京创造”品牌。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下一步有望出现德国倡导的工业4.0工厂,目前正在布局中。
据介绍,“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数字化增材制造创新及产业培育、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创新及产业培育。计划到2017年,数字化增材制造产品在航空航天、船舶、医疗器械与健康服务、大众消费和创意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及成套装备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在专项的支持下,尖端的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成功应用。最突出的例子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教授牵头完成的3D打印髋关节假体和椎体假体通过CFDA审评,获得注册,成为我国目前仅有的两个经过临床验证注册成功的3D打印植入式骨科医疗器械。截至发稿,3D打印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全国已经完成近700例。
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重点行业中,“北京创造”的3D打印技术也在发挥关键作用,并且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关键基础装备的自主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院士领衔的团队自主研制出了世界上成形能力最大的激光增材制造成套装备,为国防及工业重大装备中大型难加工金属构件的制造提供了一条变革性的快速、柔性、低成本、高性能、短周期的技术新途径;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研发出了大型熔丝沉积电子束快速成形装备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航空及民用飞机大型复杂框类结构加工需求。
市科委副主任张继红表示,在数字化方面,本市未来几年将把重点放在智能机器人、3D打印、智能制造三个领域。其中在3D打印领域一要面向航空、航天、航海等大型金属复杂构件,重点突破加工工艺和大型装备技术;二要面向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领域,实现材料和3D打印装备的重要突破,惠及民生;三要面向创意设计,突破低成本材料、智能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