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解振华、秦大河、吴晓青、胡存智、白岩松就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特别是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序有度利用自然,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回答记者提问。
越是经济下滑越要保持绿色发展的定力
发布会上,针对现在经济下行之后环境保护和治污能不能保持现在的态势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今年的“十三五”规划草案里增加了环境质量的考核指标。增加的指标有几个特点:一是更加全面。新老指标共同组成了这个考核指标体系,使它对环境质量的指标考核更加全面、更加完善。二是更加科学。新老指标和老百姓息息相关,切身利益更加贴近、更加结合。三是更加严格。全部是约束性指标。
当前,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经济下滑,一些企业效益下滑和财政增速放缓,这种情况下治污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在减缓或者说环境保护的决心有所淡化,这是个观念问题。吴晓青认为,这是在认识和观念上有一定偏差,把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立开来,是不妥贴的,也是不正确的。越是经济下滑越要保持绿色发展的定力,越是经济下滑越要增强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勇气,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GDP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可取的。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峰值
会上,针对有研究机构提出中国的碳排放在2014年已经达到峰值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最近有不少研究机构发表了一些文章。主要是讲全球由于经济下行,各国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2015年,全球碳排放没有增加。没有增加的主要贡献是中国。这是多数研究机构作出的一个判断。但是各国碳排放和它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中国明确提出了INDC(自主贡献目标),提出到2030年左右会出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而且我们要争取早一点实现。
据解振华介绍,具体的措施也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第一是节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实际上也是个新能源。第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第三是增加森林碳汇。第四是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通过这些措施来降碳。中国之所以提出2030年左右出现峰值,是跟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直接关系,因为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正在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这个过程中由于发展,它还要能源的支撑,但是能源的结构、产业结构要进行大幅度调整。因此中国提出来要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这样的路径,既要保证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的生活、保护环境,还要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减排。这是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峰值目标,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基本完成,工业的排放滞后一段时间,工业的峰值早一点出现,城镇化可能中国到2025年、到2030年发展会趋稳,城镇化过程中的建筑、交通还会增加能源的消耗,但是如果调整它的结构,也可能会出现二氧化碳的排放趋稳。另外中国的人口,我们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已经考虑了一家可以生两个孩子,所以人口的增长在2030年也会趋稳。基于以上这些考虑,最后确定2030年左右要实现峰值。
解振华表示,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除了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后工业化国家现在进行二氧化碳的绝对减排,其他国家都是相对减排。中国提出了相对减排之外,又提出了峰值概念,这在发展中国家也是第一个提出来的。实际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还在增加,但是我们采取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中国累计节能量,最近20年是全球总节能量的58%,这就说明我们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