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机械化农业的那些事
近期,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化分会与农机360网共同主办的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在北京雁栖湖APEC会址召开,会议同期举行了第六届“精耕杯”农业机械行业评选颁奖盛典。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陈学庚,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中国农机产业发展著名专家高元恩,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等农机行业专家80余人和500余位农机企业家,以及经销商、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近千名嘉宾出席了论坛活动。
“互联网+与机械化农业”是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农机360网总裁吴克铭说,六年来,公司和行业同伴不断寻找行业短板和不足,倡导和呼吁行业关注,目的只有一个,即做强中国农机工业,服务中国农业现代化。
陈章良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指出,近些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猛,中国粮食产量也实现了十二连增,库存大量粮食但粮食进口却逐年递增。究其原因是我们农业的竞争力仍非常孱弱,进口粮食价格远低于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
无疑机械化仍然是解决农业竞争力的手段,因此未来行业的关注点是如何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质量和效率,在“节本增效”上下功夫,同样农业机械化业要完成一次“质量”升级,要用机械化来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
罗锡文指出,互联网与农业机械化的融合发展增进了现代要素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拉近了生产与市场的距离,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大大拓展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通过实施互联网+农业机械化,从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出发,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增加互联网在农机生产、作业、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农机化作业模式创新。
李伟国表示,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是互联、开放、平等、共享的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机械化农业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我们树立互联网思维及更加开放合作的理念来谋划发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从农机研发制造、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农机化相关服务、农机化推广、政策决策和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来提升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
高元恩说,全球农机工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农机工业从研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每个环节。我国农机工业也开始步入这一场变革,但步伐尚未跟上国际的发展。我国农机工业进入信息化时代需要有三项技术实现突破:第一,基于CAN总线技术的电控系统在农机中的广泛应用,推进整个农机产品的信息化;第二,基于局域网的企业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第三,基于互联网产品的使用。
确实,互联网+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种新的部署。互联网+农机工业不仅可以推动农机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也有利于农机工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和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农机工业创新方式的变革。
一个共识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效率的提高,也可以提高生产制造信息化水平,通过搭建农机智能化生态圈,实现互联网思维下的全面质量管理。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认为,我国互联网+农机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互联网+农机的精准作业;二是农机制造;三是农机自身智能化问题;四是农机的监管和运维服务的问题。而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机行动,应加快互联网+相关技术,如传感网、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最后与会嘉宾一同见证了第六届“精耕杯”的颁奖环节,“年度心仪奖”、“年度卓越奖”、“年度贡献奖”三大项19类270个获奖奖项花落各家,展示了过去一年农机行业企业家的成绩和实力。
“我们将以匠心独具的精神,以持之以恒的毅力,精益求精的态度,专注于品质,执着于追求,智造好农机,为实现农业强国梦而努力奋进!”农机企业家在雁栖湖发出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