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继汇率之后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的“2014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调查情况”显示,2014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755.2亿美元,比2013年增加93.2亿美元。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紧跟发达国家,措施数量和严苛程度逐渐呈现后来居上态势。下一步,质检总局将继续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收集和分析工作,积极推动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机电仪器损失最大
2014年,我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9%,但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继汇率之后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
针对此形势,质检总局今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14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的问卷调查。据了解,调查采用了双层复合不等比例抽样法,依据HS编码,将被调查的出口企业划分为七大产品类别,分别为农食产品类、机电仪器类、化矿金属类、纺织鞋帽类、橡塑皮革类、玩具家具类和木材纸张非金属类。
此次调查从全国随机抽取了3146家出口企业,分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企业所属行业、地区、性质、规模、出口国别、贸易损失、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调查分析了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情况,并了解了出口企业获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途径,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时采取的做法,希望获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形式和途径,以及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对政府主管机构和中介组织的期望等。此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3134份,回收率达到99.6%。
根据调查,2014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755.2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3.2%,比2013年上升0.2个百分点,企业新增成本222.2亿美元,比2013年下降20.3亿美元。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机电仪器在完成2014年出口平稳增长的同时,也成为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最大的产品。根据调查,机电仪器2014全年出口受损金额高达312亿美元,占直接损失总额的41.3%。紧随其后的是化矿金属、纺织鞋帽、玩具家具以及橡塑皮革类产品,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20.4%、9.6%、8.2%和7.2%。
另外,主要贸易伙伴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标签和标志要求、包装及材料要求、工业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等五个方面。
新兴市场措施日益严苛
受贸易总量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依旧是欧盟和美国,但不容忽视的是,新兴市场紧跟发达国家,措施数量和严苛程度逐渐呈现后来居上态势。
调查数据显示,欧盟、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企业出口造成的损失为248亿和226亿美元,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32.8%和29.9%。紧随其后的是东盟和拉美,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8.1%和4.9%,造成的损失额超过98亿美元。
另外根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统计,2014年,出台技术壁垒措施最多的是厄瓜多尔,数量高达437个。从影响率来看,对拉美市场出口企业受技贸措施影响率达到59.47%,高于整体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近期以印度、巴西、埃及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还密集出台了多项贸易壁垒及限制措施,包括设立严格繁复的技术标准、出台进口限制规定、反倾销等。近年来逐渐将新兴市场作为出口增长重要支撑力的中国,毫无意外地成为了新兴市场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受害的“重灾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采取的市场多元化战略使得出口重点逐渐往新兴市场转移,无形中加大了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压力。而且近年来,中国和多数新兴经济体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相似,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激烈。因此,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出口产品,尤其是机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行业将遭遇来自新兴市场更为激烈的贸易壁垒。
另外,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量将日益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也将日益凸显。质检总局国际合作司处长林海透露,目前已有多个研究机构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等展开了研究,预计年底可出成果。
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体系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可避免,反而将会长期存在,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静表示,下一步,质检总局将继续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收集和分析工作,重点开展对欧盟、美国等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国别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积极推动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体系,推动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
同时,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各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出口贸易壁垒。一方面密切关注企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及时了解国外贸易壁垒出台的动向,定期查看检验检疫或其他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一旦有政策变动及时与国外客户沟通协调。另一方面,企业应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升生产工艺,努力改进产品以适应各种先进标准,同时注重自主创新,开发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主动攻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可喜的是,目前出口企业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问题上已普遍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加强管理、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成为企业在遇到国外技术措施或技术要求限制时的首选做法。
目前,质检总局国际合作司正在组织专门工作小组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规律和趋势,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经济外贸发展的价值和作用进行总结归纳,拟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布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报道
我国外贸出口稳中有升
“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正在缓慢的复苏中,对下半年的出口形势预测,总体判断将好于上半年。”7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海关初步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11.5万亿元,同比下降6.9%。其中,出口6.57万亿元,同比增长0.9%;进口4.96万亿元,同比下降15.5%;顺差1.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倍。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实现1%的增长。
沈丹阳表示,外贸出口实现1%增长非常可贵,通过横向比较,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都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好的。
从WTO最新统计数据看,前5个月,美国出口负增长5.1%;欧盟1~4月负增长13.8%,日本负增长7.8%,韩国负增长5.7%,南非负增长6.9%,巴西负增长17.1%。印度虽然国内经济增长似乎不错,但是1~5月印度的出口增速下降15.9%。
“经过横向比较,无论是发达国家、主要经济体,还是金砖国家,我国出口增长是表现最好的。”沈丹阳说。
从贸易方式和出口主体情况看,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出口分别增长6.3%和6.9%,分别贡献出口增量的338%和299%。此外,从出口市场结构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明显快于平均水平,对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出口增速超过10%。从国内区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仍然保持较快增速,贡献了出口增量的绝大部分。
沈丹阳称,上半年的数据反映较好,预计下半年总体出口形势好于上半年。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研究通过了由商务部牵头拟定的《关于支持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从改善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加快推进改革、突出创新驱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聚焦企业关注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在新的文件当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就是帮助企业减负,帮助企业助力。商务部将进一步做好落实,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将激发企业的活力,对我国实现全年外贸稳增长,实现出口正增长,一定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沈丹阳表示。
据了解,在美国经济稳步向好带动下,我国对美国进出口增长4%,其中出口增长9.3%,拉动整体出口增36%出口企业受影响 技术贸易壁垒愈演愈烈长1.5个百分点。由于中美经济的复苏,中美贸易增加较快。
沈丹阳介绍说,7月14日,商务部和美国芝加哥市签署了一份关于建立中国部分城市与美国芝加哥市商业便利化机制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美地方经贸合作机制在助力双方中小企业合作方面所做的一个新尝试。
沈丹阳说:“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会同国内相关省市与美国相关州再建立若干个工作组机制,使中美省州和城市间的经贸合作机制成为促进两国企业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中国仍是国际上贸易救济设限的首要目标国。近三年来,继光伏、轮胎等我国工业制成品在全球主要出口市场连续遭遇贸易救济调查后,涉及实用新型等专利纠纷的机电、轻工、医药等产品也频繁遭遇美国337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