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村民张富来说,近两年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以前想要汇款、买火车票得往县城跑,‘山高路远’,费钱费力,特别麻烦。”张富说,“现在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把这些事都办了。”
事实上,随着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民“坐在炕头上”购物、支付都不再新鲜。
“手机越来越智能,不仅能买东西,还能申请贷款。”吉林省磐石市石水镇村民孟兆阳说。“周围的邻居都开始学习用手机”。
他向记者演示了手机申请贷款的流程:打开“农民钱包”客户端,点击“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选项,根据提示操作即可,操作简单方便,还能查询本人信贷信息、还款计划、交易明细。
“农民钱包”运营主管孙希官说,传统模式下,农民需先向银行提出申请,再到各个部门去跑手续。手机申请后,只需要在村里签署流土地转合同等文件,其他程序均由几家机构通过网络对接,最快第二天就可在手机上查询到到账款项。
“我们调研发现,全市约70%的农民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像‘农民钱包’一样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极具潜力。”孙希官说。
从今年初开始,吉林省在磐石开始“农民钱包”试点,目前已有千余户农民开始使用。
手机“玩转”金融早已不再是发达地区的专属。在中国,移动支付极具独特性: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居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与一二线城市不相上下。
在一些看似落后的村镇,刷在农户院墙上的广告产品介绍也从农药化肥变成“用支付宝买火车票,省时省力”“手机支付不用排队”“要想富,开网店”等新模样。
移动互联趋势明显,地方政府也在努力顺应发展。在中国,包括吉林省在内的多个省市正加速布局移动互联网下的金融空间,挖掘“互联网+”新蓝海。
磐石市已组织了8个街道、17000余人进行手机客户端使用培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吉林省还将着力推广“一个小卖店、一个信息员、一部电话、一台POS机”的标准化助农金融服务店模式。
专家认为,“移动互联网+农业”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精准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金融服务已经走进农村千家万户,它们将改变农户理财习惯,转移农户存款,倒逼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吉林财经大学农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祝国平说,“这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且配置完善的农村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