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合肥跻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关键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3
核心提示:从这种意义上说,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并非偶然。牵手南京、杭州,加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合肥离梦想从未如此贴近。现引述合肥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关键词,供大家学习了解。
     一份国家层面的文件,多处提到合肥。这在合肥发展史上前所未有。2014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从长三角“观察员”到正式“入长”。从合肥经济圈东扩,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一路走来,东向发展,成为合肥矢志追求的梦想。

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统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创新驱动,开启合肥强势崛起的动力“引擎”……“实力”,成为合肥加盟长三角城市群的最佳凭证。从这种意义上说,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并非偶然。牵手南京、杭州,加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合肥离梦想从未如此贴近。现引述合肥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关键词,供安徽省开发区学习了解。

 

关键词:交通枢纽立体化大交通筑梦前行

高铁通往更多城市,机场不断提档升级,地铁时代快步走来,合肥港拔锚启航……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初步奠定,支撑起合肥经济脉搏强劲跳动。

高铁奔驰,连接八方。合肥不仅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越来越短,连通东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也在逐渐延伸。东有合宁线连接南京、上海,西有合武线通往武汉、成都,北有合蚌高铁直通北京,南向将通过京福高铁连通江西、福建。

201411月,合肥南站正式开门迎客,这座跻身“华东四大站”之一的高铁站,不仅连接更多高铁线,还将和公交、客运乃至未来的轨道交通实现无缝对接,给乘客带来全新体验。从合肥乘坐高铁,已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上海,3小时可至宁波,4小时可至长沙……“1234高速铁路网逐渐架构起来。

鲲鹏展翅,宏图万里。而今,合肥已跨进“高铁时代”。

随着合福高铁、商合杭、合安九等铁路的建成和开建,合肥将真正成为开放式的交通枢纽,闪耀中部,辐射八方。

路上铺高铁,空中架“新桥”。

截至目前,合肥已开通了9条国际地区航线,去年新开通了合肥到法兰克福的航线。合肥市将积极推动合肥至洛杉矶(或旧金山)、莫斯科、巴黎、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等地直航,使合肥新桥机场航线逐步覆盖各大洲。

便捷水运,正引领合肥阔步迈向通江达海时代。

目前,合肥港申报二类水运开放口岸已正式获批,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标箱。因此,合肥港将成为立足合肥经济圈、辐射皖北和豫东南等周边腹地的江淮航运中心,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始发港”和“目的地港”。

 

关键词:副中心创新驱动开启动力引擎

推动沿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正是合肥经济呈现蓬勃活力的内在动因。

近年来,合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一个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腾空而起。

2014114,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首台平板显示产业洁净搬送机器人下线,填补国内平板显示产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多项空白,对中国智能制造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投资100亿元的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示范区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未来,北大未名集团还将在巢湖半汤打造五个世界第一……

重大车辆装备、生物产业……合肥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瞄准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大力发展具有先导性、前瞻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矢志打造十大重点产业。

通过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合肥产业层次强势升级。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新兴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集聚发展,确立了在国内的竞争优势。目前,合肥已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与南京、杭州同为副中心,等高对接,合肥不仅在产业上要瞄准“高精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要注重产业本身的质量,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一条必由之路。

创新驱动,“动”力何来?

参照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合肥市在前期建立语音信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10个产业研究院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创新研发平台,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支撑。

正是这样一批集聚创新人才、凝聚创新智慧的创新平台,成为合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都市区

20131225,对于合肥乃至合肥经济圈来说,意义深远。当天,合肥经济圈再度扩容,滁州市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

俯瞰安徽版图,合肥经济圈现已涵盖皖东、皖中、皖西三大板块,构成安徽地理版图的“脊梁”。扩容后的合肥经济圈,势必挺起安徽强势崛起的“脊梁”。

加入经济圈后,合肥经济圈向东的距离从原来的65公里扩大到200公里,与南京都市圈有了地理意义上的“交集”。合肥经济圈吸纳滁州后,填补了经济圈东向板块的缺失。

合肥经济圈与南京都市圈实现联动发展,将有利于打造一条更为宽广的东向通道,推动形成合宁“双核”都市圈,合肥与长三角实现“无缝对接”。

“合肥处于沪宁合主轴带的龙尾。龙尾强,龙身才能摆起,龙头才能昂首。”提升合肥城市功能不仅要示范辐射,更要引领带动。处于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如何提升在区域竞合中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功能?

根据西方的城市发展理论,都市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它可以实现城市劳动市场的高效运作,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探索开通圈内城际公路快速客运系统,密切圈内城市联系;打破市场区隔,彻底清理地方市场保护壁垒;开展更大范围的产业分工,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合肥经济圈城市将扎实开展多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快速发展,把合肥经济圈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都市圈品牌和重要增长极。

合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携手圈内兄弟城市,以“带动周边、服务全省、影响全国”为目标,力争在交通互联、产业共兴、环境同治、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扩大经济圈辐射力和影响力。

从这种意义上说,一体化的合肥经济圈具备了向国际化都市区迈进的条件。

 

关键词:国际化“合肥智造”跻身国际舞台

“合肥的办事效率很高,服务意识很强,大家很愿意到合肥投资发展。”谈起合肥发展环境,很多外商都赞不绝口。

发展永不止步,改善环境更需要持续发力。

“广泛学习发达国家和先发地区经验,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用好用足用活皖江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权,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符合、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办事规则和投资环境,做到管理法治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国际化。”合肥一直在自我加压。

对外开放,更需要平台。

2014626,首趟“合新欧”列车开通,成功架起联通欧亚的一条大通道。未来,“合新欧”或抵达俄罗斯,乃至东欧、中欧和西欧,架起合肥与欧洲间的一条陆路通道。

加强与“一路一带”的衔接互动,加密、延伸“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建设合肥-新疆-欧洲“新丝绸之路”,高水平建设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空港示范区、合肥港等对外开放新平台,积极开展国际货运航班的试运营。合肥不断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和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深度融入长三角经济带,合肥市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将不断加快。

近年来,随着引资、引技、引智力度的加大,合肥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许多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合肥,众多国外有实力的大企业进驻合肥。合肥,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合肥市还积极构建支持“走出去”的便利化新机制,推动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拓展、资源开发和资产并购,努力打造一批扎根合肥、营销世界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

 

关键词:开放高地对外开放合肥从未止步

防骄破满,拉高标杆,全面等高对接,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立足新定位,站上新平台,踏上新征程,合肥吹响了全面奋进的号角。立足枢纽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合肥从未止步。

20101230,合肥港综合码头货轮首航,开启合肥通江达海新时代;

2013530,新桥国际机场取代骆岗机场,正式投入运行;

2014626,首班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发车,从此合肥有了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铁路货运直通车,直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水陆空设施建设全面发力,提升了合肥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合肥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不断彰显。

所谓枢纽,就是“中心”。铁路纵横,公路交错,内河航运率先跻身“中心”。

只有交通畅通,合肥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现有对外开放平台才能更加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打造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

秉承对外开放的全球视野,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才能获得坚强保障。

行政区划调整后,“1331”市域新格局为合肥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绘制了一幅壮美的空间战略蓝图。

立足新常态,合肥大有作为。

面对新要求,合肥将在思想观念上等高对接,在队伍建设上等高对接,在作风转变上等高对接,在体制机制上等高对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阔步迈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国网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个月经济“成绩单”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