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创新工程体系建设的精髓还是满足人,人尽其才,不同人的梦想在这里可以尽情实现。”董明珠手捧格力因“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笑着说。
从心理学角度讲,格力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已直抵人的需求最高层次——自我实现。资料显示,人的幸福感40%来自于自我实现。这就不难理解,格力为何员工流失率远低于同行企业,而创造性成果又高出同行数倍。
激发员工竞相展示自我:文化认同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
“格力的内部人才基本上都是自己培养为主,包括一线工人,内部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一线工人主要是技校招聘为主,研发的人员以高校招聘为主,基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一线工人提拔。”格力培训部相关领导表示。格力的这种自主人才培养体系使得格力人的文化认同感非常强,很容易将相同的价值观渗透到每个人思想里,比如格力倡导的奉献精神。“员工要首先看自己做了哪些价值和贡献,而公司的责任则是替员工想发展和待遇问题。相互负责而不是利益交换,不是简单的公司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事情。”
员工如何展示自己?“我们科室的主管从来就是竞争上岗,不分学历、不分年限、不分性别,给年轻人提供的机会非常多。一年一评、一聘,一年之后干的好再继续,再继续时也是全部门的人都有机会参与竞选,干得不好,就让给别人,所以不会存在对谁不公平,一切以能力为导向。”格力人力资源部给出了答案。
在格力,吃穿住用行,公司都会为员工充分考虑到,比如为员工提供电器家具齐全的“一人一居室”,结婚还有过渡房;比如不管住在珠海哪里,班车都接到家门口;比如公司餐厅价格便宜,而饭菜每天换着花样上……
事实上,在采访期间发现,格力除了在满足员工基本需求方面下足功夫外,更是十分善用制度保障每个员工自我实现的外部条件:格力拥有公司级、部门级和科室级三级培训制度,培训部调查员工培训需求后,结合市场需要制定全年培训计划,以2014年为例,格力培训计划就达100多项,覆盖公司需求量最大、关乎公司核心战略发展的人才培训和培养的需要。
为了保证培训落地,培训部于2013年已从人力资源部分离,成为单独部门运行;格力实施覆盖全员合理化建议系统,不管是技术人员、一线员工,还是管理人员,都是敞开的。哪怕一个很小的建议,这个系统找都会对接到对应单位,对方要给出负责人的鉴定,提建议人获得奖励;格力的导师制度更是让员工能够快速发挥潜能,减少自我摸索的浪费,这些导师包括公司的中干、分管领导和科技专家,这些人的经验积累的分享让每个员工都从中受益。
心无旁骛挖潜能 人人创新点燃自我实现的幸福感
“我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一个创新体系,这样的体系体现在我们的创新文化意识上。格力电器最大的文化,就是让人人都被别人尊重。他不是说我为了挣钱来干活,他觉得我到这儿来是创事业的,这里可以把他们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员工感觉这里真的是他家。全员要有创新的思想,全员要有创新的行为,全员要有创新的冲动。”董明珠表示。
当格力在文化氛围和制度建设上都已为员工做好了基础铺垫,格力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便成了水到渠成之事,此时,连普通的一线工人都想着如何进行创新、改进工艺。
“我们制造业创造一些新的工具、新的产品,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我们给别人生活带来了改变,别人尊重你、拥护你,买你的产品,就给你创造了利润空间。所以我觉得企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应该以创造为目的。”董明珠的这个观点被格力人追捧,而“格力人人创造”的实际情况也切实展现了人类自我实现所激发的潜能。
“那一瞬间,真是热泪盈眶,和同事拼搏的日日夜夜浮现在脑海里。那一刻,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2013年12月,赵志刚团队参与的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荣获“国际领先”的认定,从此,格力开启了“不用电费”的节能时代。
“我还需要不断追赶,不断超越。技术创新没有终点,必须不断攀登。格力视员工为战略资源,通过一系列晋升、激励机制,为员工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因如此,我觉得自己的每一分付出都值得。”打破叉车开酒瓶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格力一线员工曹祥云表示,格力激发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格力人幸福感很高,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在格力电器逐步成长起来,在自己的青春岁月尽情挥舞,实现自己的价值。有创造的文化、有支撑的条件、有奖励的机制,你只管去闯,怎么能不幸福?”格力培训部相关领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