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中科大光学成像技术迈入“纳米时代” 成像精度4.1纳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2
核心提示:中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孙方稳研究组利用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实现对单个自旋态的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率测量和操控,成像精度达4.1纳米。
      中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孙方稳研究组利用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实现对单个自旋态的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率测量和操控,成像精度达4.1纳米,为光学衍射极限的1/86,超越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特凡·W·赫尔教授等人实现的光学衍射极限1/67的精度。
 
  人的肉眼能分辨0.1毫米尺度的物体,再小就要借助工具才能看清。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制造了第一台用于科学研究的光学显微镜,但由于存在一道无法逾越的“墙”——光学衍射极限,光学显微镜也不能无止境地“放大”下去。 1873年,德国科学家阿贝提出衍射极限理论。根据此理论,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极限只能达到300纳米左右。
 
  由中科大校友、哈佛大学教授庄小威等科学家发明的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像精度达到几十个纳米,把传统成像分辨率提高了10倍到20倍,好比一个近视眼的人突然戴上了合适的眼镜,成为研究细胞结构和物理测量的利器。实验中,中科大孙方稳研究组利用50毫瓦泵浦激光,完成了对氮-空位色心的高分辨成像,精度达4.1纳米。此外,基于该电荷态耗散成像技术和微波调控技术,他们还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的自旋量子态的操作和测量,演示了高分辨率的磁场测量。这一成像技术原理与斯特凡·W·赫尔教授发明的受激发射耗散成像技术类似。
 
  研究成果1月2日发表在《自然》子刊《光:科学与应用》上。这一技术不仅可用于纳米尺度的高精度电磁场测量,今后还可能在量子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国网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个月经济“成绩单”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