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力电气所有的生产线都不会从总部简单地照搬照抄,均为升级版”,12月25日,安徽柯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形山说,“柯力电气追求的是通过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实现由人工化到自动化,直到智能化的跨越。”
柯力电气2011年落户青阳经济开发区,项目占地约350亩,计划总投资13.46亿元。目前一期已建成6万平方米生产厂房,1万平方米的食堂宿舍等辅助设施,拟在春节期间搬进新厂房,节后正式投产。届时,柯力电气将结束租用厂房生产的历史。落户以来,柯力电气发展势头良好,从最初的2条生产线、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到现在的6条生产线、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从最初的全人工操作,到后来的自动化直至今年开始的智能化,柯力人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迎来“柯力智造”2.0版的升级。
从“制造”到“智造”,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从2012年开始,柯力电气对入职职工进行入职培训考试,入职后每年上半年进行技能等级考试,分成A、B、C、D四个等级,职工拿等级工资,让每个职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达到的水平。每年下半年公司还组织一次升级考试,让每个职工获得再次升级的机会。同时,每年在A、B两个等级中,通过对工人操作的速度和标准化程度,以及口头传授技术等方面,选出10%的工人作为技术能手,成为每个班的带班师傅,并对操作规范有特色的员工,以其姓名命名操作手法,提升员工在提高技术方面的积极性。从去年开始,公司又在技术能手中选出有一定组织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员工,聘为公司的内部技师,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今年,以员工王松华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已被评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柯力公司是国内同行业最大的企业,一直以来都在为装备智能化努力,随着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对企业的装备智能化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马形山介绍说。今年以来,柯力电气为了实现部分装备智能化,组织技能大师收集多方面技术信息,总结他们自己流水线操作的经验,与高层技术人员一起自行研发了智能贴片工序。整个工序分四个阶段执行,第一阶段是将流水线核心部件搭建起来,第二阶段是搭建难点工序,第三阶段串起贴片工序整个流水线,第四阶段将这一工序与其他工序连接起来。以前一直都是人工贴片,需要工人在高亮光的情况下工作,所以需要10名工人倒班,今年9月份,第一阶段正式启用后,这道程序上只需要4名工人操作就已经足够。第二阶段正在试验过程中,成功后这道工序上只需要2人操作。到明年3月份,第三阶段也将正式上线,到那时只需1位工人巡检即可。同时,随着仪表和物联网项目两条生产线的投产,柯力电气2015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