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省商务厅获悉,今年以来,安徽机电产品进出口持续增长,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进出口额162.3亿美元,同比增长28.2%。据了解,在联宝电子、奇瑞汽车、京东方光电、美智空调、晶澳太阳能等重点企业带动下,全省机电产品出口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态势。全省机电产业高速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持,但近年来,安徽省面临一方面逐年升级的“就业难”,一方面是企业高薪难觅技能人才,很多高校与企业都在寻求新的路径。
市场调研设立对口专业及时转舵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15个专业上榜,其中不乏曾被追捧的“高大上”专业。
专业设置如何与市场需求对接,制止就业率不高专业的盲目设置和扩招,成为当下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成立预备会芜湖分会上,来自安徽铜都流体科技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石和平指出,院校应多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对专业的要求,根据企业用工问题进行调整,只有了解才能积极对应。院校就可以针对需求设立对口专业,为企业输送人才。
各院校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模,而非盲目地根据社会热门职业设立专业。比如,前些年热门的会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等专业在当下的就业市场里已经饱和。学校能否及时“转舵”,考验“掌舵人”的智慧。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实现无缝对接
“我们学校90%属于工科专业,这就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实践。”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吴敏说,“现在学校的任务不单单是提升‘就业率’,而是要精准培养,提升‘就业稳定率’,确保市场上人才队伍的稳定。”吴敏指出,学院主动与政府、企业对接,形成“校、政、企”联动合作机制,选取一些市场前景好、人才上升空间大的优质企业联合办学;并且企业参与学校招生计划制定和教育教学,为校方提供一定人力物力;学生经常到企业实习,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企业用人要求无缝对接。
技术人才培养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校企合作是基石。但校企合作不能仅限于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这种简单模式,而是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把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教学、生产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让实训基地有效地与企业对接,真正建立起“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这种新型合作模式。
牵头搭建沟通平台进行整合资源
近年来全省机电产业发展势态良好,给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专业人才需求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但在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成立预备会暨部分机电企业与院校人才对接会上,多数企业表示,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流向了北上广、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省内企业如何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高校如何培养地方人才并留在省内发展是企业和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校企之间往往缺乏更大的交流平台,难免显得有点单打独斗。
“企业往往忙于经营管理,很难有更多时间去与学校对接,协会就需要做好牵头搭桥的作用,进行资源整合。协会将成立专家顾问团,既懂管理又懂技术,为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秘书长潘孝林在走访芜湖瑞精机床有限公司时说道,他表示下一步协会将建立客户信息档案,有计划地加强与政府组织以及区域产业集群中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密切校企联系,搭建平台,组织活动,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发挥协会资源优势,构建产学研创新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助力我省机电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