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特色
专业人才需求旺。我国轴承制造业销售收入居世界第三,但创新能力、制造水平不高。全国轴承企业3700多家,从业人员约90万人,其中既懂数控技术又从事轴承技术的员工不到1%。数控技术专业(轴承方向)在阜阳及周边需求旺盛。
专业方向缺口大。我国本科轴承制造专业院校1所(河南科技大学),中职学校6所,2013年共招生3700人,专业人才缺口大。我校校企合作开设的“轴承班”,2008级招生以来,连续五年共培养700多人,成为全国唯一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
专业服务能力强。阜阳已成为以轴承加工、汽车、农业机械等为主体的中部轴承生产和研发基地。数控技术专业(轴承方向)直接服务于轴承制造业的发展,2009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二、基地共建
共建“校中厂”。在校内建有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 依托阜阳轴承有限公司创建“轴承套圈加工实训基地”,依托安徽智创精机有限公司创建“阜阳市数控机床服务中心”,实行“一厂两责”。
共建“厂中校”。与阜阳轴承合作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选派骨干教师赴“厂中校”指导实习、企业实践锻炼,共同完成“厂中校”建设。
课堂设到车间。将课堂搬进车间,在车间进行直观性教学和实践操作,参照企业机制运行,实现理论学习和技能演练的有效对接。
创新管理机制。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合作委员会,保证了校内基地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又保证了对实训基地的领导,又不偏离为教育服务的主方向。校内实训基地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具有实训基地和企业双重功能。
三、人才共育
人员互聘:聘请阜阳轴承人员为兼职教师,发放授课津贴,企业把其教学作为自己的工作任务,确保兼职教师适应教学工作;聘请2-3名教师作为企业的兼职人员。
过程共管: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构建“面向企业,项目递进”的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安排实习岗位,实行学校、企业和学生三重管理。部分教学项目在车间开展,引入用企业标准,实施课程教学;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承担顶岗实习任务,共同制订、实施实习计划。
设立奖学金
阜阳轴承在学校每年设立“阜阳轴承TCC”专项奖学金,对综合考核前十名的学生的给予奖学金奖励,在学员顶岗实习和定岗实习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生产科研共赢。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功能。企业愿意投放生产任务,不仅满足实习实训的要求,同时也是有偿服务。
校企共同完成“6032-RZ-P6纺织提花机传动主轴专用轴承”项目,共同申报8项专利,联合申报省级课题2个,培养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人。
四、结束语
依托产业办专业,校企合作建基地,校企互动育人才,实现以专业兴产业的良性循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