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巨头进军汽车界已是大势所趋,特斯拉的成功不仅激起了传统汽车企业的反思,也让互联网科技公司看到了大数据时代下汽车行业的新商机。
虽然,阿里巴巴正式与上汽签署了“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北汽与乐视要联手造车,奇瑞旗下的凯翼汽车在接洽百度的传闻满天,但无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互联网汽车还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未来的发展充满悬念,但敏锐的电商大拿阿里巴巴已经率先从汽车金融领域找到了突破口。
互联网巨头向汽车金融市场的进击,势必给传统汽车信贷销售模式带来新的挑战。
打破壁垒——阿里巴巴悄然进击
7月23日,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宣布联合阿里小贷、余额宝、汽车厂商共同推出整车购买增值服务,消费者用余额宝取代传统预付款模式,并能享受购车款三个月的增值收益。同时,阿里巴巴还根据消费者网购信用数据,无需消费者提供任何抵押即可贷款买车,提前授信最高达6万元的额度,并推出18期无息分期购业务。
阿里巴巴的这一举动打破了传统汽车销售的资金流向限制,让购车变得“有利可图”,在不影响提车周期的前提下让消费者能坐享三个月的现金收益。
不过,说购车跨入“增值时代”显然过分夸张,但多少会刺激消费者的心态发生变化,强化其购车意向,最终提升网络购车订单的实际转化率。对汽车经销商而言,汽车电商若真正发展起来,带来可观的销量,也能加快经销商的产品库存流转,为其减轻资金压力,反过来也可推动汽车行业销售环节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实际上,从2013年7月首届“天猫汽车节”拉开汽车电商的序幕到“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再到今年各大车商纷纷自谋或借势进军电商领域,汽车电商的销售模式始终停留在“线上定金、线下交付全款”的方式,并没有传统电商实质性的在线交易、送货上门等特征。而从其后的销量数据不实、线上订单实际转化率低等赔本赚吆喝的情况来看,汽车电商的存在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和广告效用。
而阿里巴巴此次涉足汽车金融,一方面为自己吸纳现金流打开了新渠道,另一方面则是要打破汽车电商线上不完整交易的壁垒。
利益冲突——汽车企业欲拒还迎
据了解,目前参与“余额宝购车”和“分期购车”活动的包括上海大众斯柯达、上海大众、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吉利汽车、东南汽车、江淮汽车、三菱汽车、广汽丰田和福田汽车等多家天猫官方旗舰店推出的20多款车型,其中“分期购车”的试点限定在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的部分地区,参与合作的汽车厂家覆盖车型多限于1~3款。
不过,虽然有不少“先锋派”愿意拿出部分车型捧场,并不意味着所有车企都真心对阿里巴巴伸出的橄榄枝有兴趣。实际上,由于多数汽车厂家均有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若阿里平台的汽车金融业务逐渐成长壮大,将来某一天势必与前者形成竞争,所以不排除初期愿意与阿里巴巴合作的车企主要是奔着广告宣传效应去的,多数强势的汽车品牌都对这种涉及利益再分配的事儿持谨慎态度,还处在矛盾的观望之中。
其实,细细分析,“余额宝购车”给消费者带来的获利(以10万元经济型轿车为例,近期余额宝年化收益4.2%左右,三个月能收益1000多元),完全可以被汽车厂家自主让渡的购车优惠所取代,再考虑到这份收益背后需要的一系列额外手续给购车者增加的时间成本,这一业务也许并不太被车企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