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肥地铁建设的快速推进,今年1号线、2号线将相继进入全面盾构阶段,位于肥东循环产业园的两个厂开始繁忙起来,它们是合肥最早的两家专门生产地铁管片的厂家,这些管片被称作地铁“金刚罩”,直接决定着将来地铁隧道的安全。昨天,记者前往这些加工厂,探秘地铁“金刚罩”是如何炼出来的。
个个要经28天淬炼
在地铁隧道里,管片就是隧道的壁。盾构机在地下向前掘进,每掘进1.5米,拼装一环管片,这些管片环环相扣,地下隧道就成形了。隧道挡土、止水质量如何全要看这些管片。
虽然特殊,不过这些管片其实也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只不过精度上要求更细致。
记者探访得知,每一个管片从生产的第一步到出厂,至少需要28天,“因为流水线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国家标准,没有这么长时间,达不到要求”,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首先工人们按照施工图纸,焊接钢筋笼。
在经过检测后,钢筋笼方可被吊装入钢筋模具。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工人们会对管片进行打磨,随后管片还需要经过55摄氏度的蒸汽养护和7天的水养。
片片都有“身份证”
经过前后28天的淬炼,管片们终于成品了,不过再被装上货车运往隧道施工现场前,它们还得经过抽检。
按规定,现场每生产500环管片后,都要进行三环拼装测试。“拼装以后,要测量管片间的缝隙,缝隙不能超过2毫米”,现场总工程师张昊这样告诉记者。
经过检验合格后,管片便被摆放起来,等待运往指定的隧道施工现场。
而记者注意到,每一块管片上面都印有身份信息,管片的型号、生产日期等一目了然,一是方便现场拼装,二是可以为日后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环环相扣成隧道
管片到底长得什么样?其实一进管片厂大门,就能看到很多露天堆放的大小管片,每一片都是带有弧形的。
不过,在施工人员的口中,管片通常都是用“环”来计量的。
“一环由6片管片错缝拼装,拼好后的环,外径6米、内径5.4米,宽1.5米,厚度0.3米”,工作人员说,一环的6片管片除了半径,其余尺寸都不相同,“半径相同,这样才能完整拼接”。另外,管片根据埋深不同,抗压、防水等能力也有所不同。
虽然名字叫“片”,可却是分量十足的大家伙。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每个管片重约3.6吨,一环总重21吨,这么重的大家伙,只能靠专门的吊车来吊进吊出。
按照工程量测算,1号线总计需要18000多环,单线差不多9000多环,2号线由于长度比1号线长,加上1号线有四个区间试验段不需要管片,所以2号线总共需要30000多环,管片需求量比1号线多不少。平均算下来,1条线路单向隧道得要6万至10万片管片才能组成。
新闻链接
管片生产厂共3个
在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合肥分公司管片厂,现场总工程师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完成了计划量的75%,现运送了约3500环至地铁施工现场,加工厂仍库存约为3900环等待运出。预计今年年底就会完成1号线管片的生产任务。
据介绍,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目前已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了3个管片生产厂家,其中有一家新增的,将来为2号线西段隧道提供管片。另两家则在2011年就已投产。
从目前的生产供应情况来看,是完全可以满足两条线的隧道掘进速度的,不过以后随着合肥市多条地铁隧道的开建,是否需要再建配套的管片厂,还需要到时看具体情况再定。
延伸阅读
地铁1号线
1号线北起合肥站,南至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24.58km,于2012年6月1日正式开工,目前已全面进入盾构施工阶段,并已有约20%的隧道成形,计划明年春季实现“洞通”,并于2016年进行试运行。
地铁2号线
2号线西起长宁大道站,东至大众路站,线路全长27.7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24座,于2013年2月19日正式开建首个站点,目前全部站点已开工,今年内将有多个区间进入盾构施工,计划2015年实现“洞通”,并于2017年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