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它走了,正如它轻轻的来】
列车员:夏天最热时车内有45℃
“今天不太热,还有风,这是夏天我们最喜欢的天气。”说这话的是列车长苏士忠,鼻尖有一些细密汗珠。 “最热的肯定是三伏天,天气预报的温度是37℃,但车内40多度是常有的。特别停车避让时,一丝风都没有,车内一般会达到45℃。”7月8日,在蚌埠附近,车内一个小女孩因没吃早饭,加上车厢温度高,感到身体不适,幸好乘务员服务周到,备有一些药物。
51岁的苏士忠,工作有34个年头了,他说他亲历了铁路的三个阶段,从绿皮车到空调红皮车到白皮车。 “7月10日开始,我们这趟车也换成空调车了,而且还有软座。 ”一声长鸣后,列车从合肥站出发北行,苏士忠从车头1号车厢开始巡视。从1号车厢走到13号车厢约400米,因要越过过道内或站或坐的旅客,加上时不时跟乘客对话,走一趟要花半小时。“定员1530名旅客,但从合肥站发车时旅客是1960人。这不算人最挤的时候。”他说曾经在开往广州的绿皮车里工作过,春运高峰时,十四五个人挤在一个厕所里,车厢里的乘客呈“四层阶梯式”格局:地上坐人、座位有人,坐椅靠背上坐人,甚至行李架也有人挤上去。
旅客们:让绿皮车退休是必然趋势
“换车换得好。 ”上班族洪先生非常支持绿皮车退休。“现在的动车那么快,环境又舒适,相比之下,连空调都没有的绿皮车真该淘汰了。”虽然洪先生不满意绿皮车的速度,但票价又让他觉得坐绿皮车很划算。“毕竟从合肥到淮北只要二十三块五。 ”
此外,这趟火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老人、小孩。拿着帽子不停给孙子扇风的李大爷就是其中一位,他说去固镇看亲戚,早上现买的票,只买到无座票,所以就挤在过道里。这趟列车中最小的乘客是3个月的葛浅,她躺在妈妈臂弯里睡醒后,整个后脑勺都汗湿了,脖子处满是痱子。 “我们就看这个车的点比较合适,早上出发,中午到家,不知没有空调,以后多花点钱坐空调车我肯定愿意。 ”
【加衣裹毯终不悔】去时车内34℃来时车内24℃
头顶是摇头小风扇,车中是拥挤的过道,席地而坐的乘客,相信K8360次绿皮车中这一幕,大家都很熟悉。尽管昨天气温并不高,但略微拥挤的车厢还是很热,有些旅客不时地擦汗,特别是一些挤在两节车厢连接处的无票乘客。随后,记者用携带的温度计测量了下,34℃。
当天9:50在水家湖、10:15在年家岗,11:13在姜桥,3次停车避让时,因静止车内不再有风,闷热感明显加重,一些孩童也哭闹起来。 “明天再坐这车就好了,那时就有空调了。 ”列车员说。
从蚌埠站下车后,列车继续北行。这趟绿皮车昨天9点左右返回合肥,暂时“下岗”的它停入车库中,将作为春运等客流高峰时增开的临客“备用军”。
等待不到10分钟后,记者在同一站台的另一面搭乘了K8587次列车返回合肥,这是一趟红皮空调车。由于空调出风口强劲,车内温度非常凉爽,身装短袖短裤的记者要抓起卧铺车厢的毯子盖身上。掏出温度计再次测量,24℃。
【锅炉茶壶,别时容易见时难】
“壶司令”一天下来要走十公里
跟空调车、动车的电热水煲自动烧水不同,绿皮车的开水供应全靠人工。在车上茶炉室,52岁的供水员毛喜庆打开炉门加煤,好让新一轮水快开。而周边的空气连带的也更加灼热。这个岗位可谓是“最热门”岗位。
作为唯一的供水员,毛喜庆要负责整趟列车的烧水、推水及送水,俨然一位“壶司令”。 35斤一桶的水,三桶放在一个小推车上,推到车厢连接处的保温桶,倒进去刚好满。每隔一节车厢有一个保温桶,车上一共7个,需要35桶。也就是说,倒满这趟车厢内的保温箱需要800斤开水。为保证始发站乘客上车就能喝水,车8点50分开,他4点多就要烧水,因为第一炉水要烧3个多小时。
茶炉室位于12号车厢边,毛喜庆一天要给每个保温桶上几遍水,来来回回一天要走上十公里。 “随着越来越热,用水量还要更大,不夸张地说,一天淌的汗都有几斤水。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绿皮车暂别空调车接棒价微调
自7月1日全国列车运行图调整,合肥火车站开行旅客列车达到128对,动车组就占到77.5对,剩余的列车也多为空调列车,绿皮车所剩无几。
随着新车体就位,合肥火车站两对始发绿皮车正在陆续更新。今起,合肥至淮北K8359/K8360次列车将升级为空调车;7月20日起,合肥至宿K8391/K8392次旅客列车升级为空调车,列车运行时刻维持不变。当天起,合肥火车站图定旅客列车中暂时不再有绿皮车了。
随着更新为空调车,7月10日起,合肥至淮北K8359/8360次的硬座、无座票价由23.5元上调为41.5元。7月20日后,合肥至宿松K8391/8392次列车的硬座、无座票价由22.5元上调为40.5元。不过,与汽车票相比,上调后的火车票仍然便宜。比如,合肥至宿松、淮北的汽车票价均在8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