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防伪技术的更新换代,已有皖企瞄准第三方芯片防伪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但推广仍然受制于成本。
二维码防伪不靠谱
一瓶封存良好的天海酒被置于桌上,沈腾打开应用“正品查查”,并将手机靠近瓶盖,手机立刻识别出这瓶酒的真伪、年份、批次和流通过程。
“手机防伪的时代已经到来。”韩国Semisysco公司的高管姜志浩告诉记者。这家韩国上市企业近日将其手机防伪业务放在其设于合肥的分公司。
在防伪行业,传统的条形码、镭射和二维码防伪都被认定为不靠谱。 “其中最不靠谱的就是条形码和二维码。伪造镭射防伪还需要一点印刷技术;二维码只是一张普通的图片,连这点小门槛都没有。 ”他举例: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不同的二维码并链接到所谓的“正品信息”上,消费者扫这样的二维码,结果只能错上加错。
防伪技术工程师沈腾告诉记者,目前真正能防伪的只能是芯片。“它是一个系统,很难被仿制。 ”
韩企采用皖制芯片
第三方芯片防伪市场在国内尚待开发。所谓第三方防伪,是指厂商委托第三方防伪公司为其度身定做独特的防伪体系。沈腾透露,目前公司已经与韩国化妆品公司RAPHAS签订使用协议,皖制芯片防伪体系将应用在高端微针技术的化妆品上。
即使是芯片防伪,目前行业也流行两种技术路线。一种被称为RFID;另一种则是地铁、公交广泛采用的NFC技术。 “五粮液采用的是前者,它的优点是便宜,但体积和耗电量都大,识别器无法集成在手机里;我们用的是NFC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便携,识别器集成在手机里。 ”
成本高昂成推广难题
沈腾承认:基于NFC技术的芯片防伪技术最大的推广拦路虎是成本:“如果量产一万片,成本在每片15元左右;即使量产十万片,单片成本也要在10元左右。 ”
起码在目前,肯为产品增加十元防伪成本的厂商并不多见。此外,手机厂商是否集成NFC模块也成为沈腾所在公司的关注焦点。这种技术由飞利浦半导体、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主流手机厂商选用,“我们希望苹果的i-phone6能够装备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