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李克强总理正式开启了欧洲访问的第二站---希腊。此次针对英国与希腊的访问,可以说是对上一次习主席欧洲之旅的补完。
为什么受访欧洲国家是这两个呢?
我们知道上一次习主席针对欧洲的访问,其路线是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这四个国家的选择很有意思,这四个是欧盟的创始国。其中,德国法国是欧盟的核心力量所在。欧债危机之后,一度频临解体的欧盟恰恰是在德法主导之下,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中国以合作为前提对欧洲——或者更精确的说是欧盟进行出访,必然不会绕开德法两国。
至于荷兰和比利时其位置可能更加特殊,不翻翻历史还真不知道,欧盟的前身实际上是起源于19世纪的关税同盟。而最初,这个关税同盟恰恰是由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于1948年组成的。关税同盟之间免除贸易关税,开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进出口贸易。这一体系可以说对今天欧盟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习主席出访期间,对于这四个国家的访问,可以说是坚定地表现了对于欧盟体系的认同。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英国作为摇摆于欧元区之外的墙头草,其立场与欧盟体系存在不少的出入。除此之外,英国的意识形态更加偏向于美国,冷战意识非常强烈。以至于意识形态和经济交往构成冲突时,英国的媒体和社会精英阶层往往会倾向于优先考虑前者。这也是中国与德法更加接近的原因。而希腊的问题则更容易理解——分量不够——无论是从加入的时点,还是其经济地位,希腊都无法与德、法、荷兰、比利时相较。这几个因素,成为了当时的两国没有列入主席欧洲访问计划的主要原因。
不过当时没有访问并不代表着不具备访问价值。
我们上一篇文章说过,放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访英背后的政治意义或许远比经济合作更有看头。作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之地,尽管目前已经不再是世界霸主很多年,然而英国其存在的象征意义仍然颇有分量。特别是考虑到前文所说的意识形态之争,中英关系的向好,实际上对于很多西方国家有极强的示范作用。而显然,英国高层是在极力促成这一点的。此次李总理访问英国,女王的破格接待实际上表现出了英高层的诚意。
当然,英国跟中国的经济合作也超乎大家的过往理解。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而近两年来,中国对英投资更是达到了130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三十年的投资总和。包括王健林、宗庆后、李嘉诚等中国最成功的一批商人都在加大对于英国的资本投入。甚至可以说,恰恰是来自于中国的资本流入,带动了整个英国经济的复苏。2014年一季度,英国经济增速创下了六年来经济增速的新高。没有中国的支持,能这样么?
我们认为如果说与英国的访问,其重点在于“利”,那么对于希腊的访问,则多少有点出于“义”。
从希腊的金融危机开始,到欧洲逐渐走出债务危机阴影。这一过程中,中国对于希腊的援助和支持达到30亿美元。对于希腊的访问,实际上可以当作是对于欧盟次级或第三级国家释放出的政治信号。对于经济仍然处于底部的欧洲非支柱国家来说,可以当做是买人心之举。同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针对希腊的访问和救助,很可能成为中国进一步开拓中东欧和南欧市场的垫脚石。
现在,从访问的结果来看,效果是超乎想象的好。
2014年6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这是这次中英两国合作的最重大举措了。
一周来,李总理访问英国,原先市场只是推测李总理会向英国大力推销中国的高铁以及核能源技术,现在的结果已经是超过了市场的预期。当中英之间达成人民币与英镑的直接交易的消息传出的时候,这种行为比中英达成高铁和能源的交易大单所带来的震慑力要大得多,尤其是对美国。美国政府这次傻眼了,自己的特杆盟友做出了严重背离自己利益的行为,这让自己很难堪,也让美国的其他盟友看到新的国际动向。
这是一次亮剑。
就在之前一段时间,美国政府实行各种手段来疯狂的限制人民币国际化,包括金融手段以及挑起中国周边的领土争端问题。比如当中国与日本达成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之后,此后日本与中国就出现了钓鱼岛的领土争端问题;中国原先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是要好的,自从在越南与中国的交接处,当地越南人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后,于是美国又挑起了中国与东盟的南海争端问题。
这次中英展开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这种行为是在提醒美国的其他盟友,所传达出来的意思是美国的铁杆盟友都跟中国签署了直接交易,你们是不是也该考虑跟中国签署这样的协议了。这种亮剑的意义大的很。
我们认为,两次中国领导人对于欧洲的访问,其路线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这其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策略和智慧,而且也可以看出与国外政治经济合作方面的远近亲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