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海尔瘦身“动”中层 张瑞敏高调公开裁员计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20
核心提示:海尔在去年已经悄然裁掉1.6万人,占去年年初8万工人的18%。与以往家电制造业砍掉的多是一线工人不同,海尔裁员的主要目标是企业的中层。张瑞敏还表示,去年我们一年减了1.6万人,大部分属于中层。

企业发生丝毫变化,最先受到波及的必然是身处企业中的人。随着集团掌舵人张瑞敏朝互联网转型的指令,海尔这个国内最大的白电巨头正在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裁员运动。

两年裁员2.6万人,对任何制造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海尔却在去年已经成功悄然裁员1.6万人。这不禁让人好奇,在这场快速瘦身计划中,海尔这只白色大象正在经历什么?

两年裁了两万六

相对于各家企业对裁员的讳言,海尔主动向外界抛出了自己的裁员计划。6月14日,张瑞敏在出席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时,对外公布海尔今年计划裁员1万人。

尽管这个万人裁员计划令外界感到意外,但张瑞敏随即举出的一组数据却更为惊人:海尔在去年已经悄然裁掉1.6万人,占去年年初8万工人的18%。与以往家电制造业砍掉的多是一线工人不同,海尔裁员的主要目标是企业的中层。张瑞敏还表示,去年我们一年减了1.6万人,大部分属于中层。

但也有质疑观点存在。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则表示,海尔的中层管理人员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一万人,张瑞敏所说已经裁掉的1.6万人和即将裁掉的1万人,大部分可能还是产业工人。

尽管张瑞敏并没有对中层的范围展开描述,但从他的话中依然有迹可循。

他曾对外表示,海尔内部提出的一个理念叫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墙。内部隔热墙就是原来不能与市场直接接触的中层管理人员。

“原来海尔有个考核班子和很复杂的评价体系,而现在海尔采用的是用户直接评价,不再需要这么多管理者。”张瑞敏说。

事实上,在内部实行“抢单制”的海尔,人单能否合一已经成为裁员的标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叫每个人都承接互联网时代的单,就是‘人单合一’。互联网时代,如果你能找到这个单,你的酬和这个单连起来,比你原来的酬可能要高。但你要是找不到,你就只能解约离开。”张瑞敏在内部谈话时说。

张瑞敏也意识到“动”人是最难的。

他此前曾坦承,海尔这种要求人单合一的做法“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且“那段时间非常麻烦”。而互联网上也出现了被转为第三方外包的前海尔员工认为海尔违反劳动法,要求维权的消息。

而张瑞敏的改革已经对集团高级管理层也有所波及。据记者获悉,海尔中国区负责零售业务的总经理靖长春已经在半个月前提出辞职。

记者数次拨打海尔集团相关负责人电话,该人士称将有关裁员进一步的细节问题回复至邮箱,但截至发稿前,该负责人并未回复记者的问题。

“小微”业绩计入报表

相对于张瑞敏的高调,海尔集团内部对裁员的表述更为谨慎。

有消息称,海尔内部相关人士否认了海尔正在裁员,表示海尔只是将一部分员工由“在册员工”转为“在线员工”。

而由在册转为在线的途径,便是那些原来隶属海尔的分公司或事业部,整体转为与海尔仅是合作关系的小微公司。海尔曾预计内部将成立2000家小微公司。

以重庆新日日顺家电销售有限公司为主的海尔营销体系,率先转为一个个小微公司。

据熟悉海尔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海尔的销售团队此前过于臃肿,除了旗下“海尔”、“卡萨帝”、“统帅”以及“日日顺”等各个品牌都各有自己的营销团队之外,海尔的营销体系还实行总部、省、市、县四级渠道网络。

而据记者了解,海尔的营销体系目前已经变为总部直接到县。而抽取隔热层的方式便是,在去年的1.6万人大裁员中,海尔在各地的销售体系几乎被全盘改造为仅是独立自然人的小微公司。

一个例证是,海尔工贸原是海尔集团在各地设立的销售公司,在成立重庆新日日顺家电销售有限公司后,全国的42家工贸公司全部划归重庆新日日顺所有。而在去年7月,海尔要求全国各分公司人员均转为第三方劳务外包。

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海尔不会直接开除员工,通用的做法是要求员工自愿与海尔解除合同,再与新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如果员工不愿改签合同或者不服从企业安排,要无条件退出企业。“一般这些小微公司只有一到两个领导是海尔的人,其他员工无论在海尔做多久,都不再是海尔的员工。”该业内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小微公司的员工已经不在册,但这些“在线”员工的业绩,依然被计入了海尔旗下的上市公司。

青岛海尔(14.29,-0.27,-1.85%)2013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有12家各地以日日顺冠名的物流公司、苏州海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青岛海恒丰电器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小微公司新纳入合并范围。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对记者表示,大幅裁员带来的薪酬成本、销售成本下降等都是海尔盈利增速高于营收增速的可能因素。

但与行业中的其他巨头相比,海尔的盈利能力却仍显逊色。将海尔与美的、格力三大白电巨头的2013年财报进行对比,其中海尔两家上市公司营收接近1500亿元,远高于美的与格力,但净利润却仅有61亿元,排在格力108亿元和美的73亿元之后。

洪仕斌对记者表示,海尔的裁员是在裁未来。“随着家电智能化,裁的应该是工人,但海尔却要裁中层。一是组织结构扁平化,二是行政、营销人员这些中层都不是拥抱互联网的核心人员,不仅仅是减少人工成本的问题。”

事实上,以海尔为代表的家电企业,正身处互联网转型的浪潮之中,裁员已经成为企业要主动面对的问题。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国网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个月经济“成绩单”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