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有关渠道拿到唐山市政府一份《关于对未按期完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的部分企业(第一批)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包括河北钢铁集团鑫达钢铁有限公司(下称“鑫达钢铁”)和首钢矿业公司等在内的5家钢铁企业,因未按期完成脱硫改造,被实施差别电价。
对深陷行业亏损“重灾区”的钢铁企业来说,差别电价的到来绝对是个坏消息。
经测算,按此次加价标准每千瓦时0.1元计算,5家企业中,首钢矿业公司的成本增加最明显,其设备规模为6×99平方米,每月要另交电费72万元。另外,鑫达钢铁每月也要多交54万元电费。
五钢企遭“罚”电费
鑫达钢铁成立于2002年,地处迁安市。三年前,河北钢铁集团曾以“渐进式股权融合”方式先后重组了河北省内12家民营钢企,鑫达钢铁就在其列。
“我公司不断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仅2008、2009年两年环保资金投入达2.8亿元。对现有烧结机全部配套安装二次脱硫设施,全部达到国家烟尘排放标准。”背靠河北钢铁集团这棵大树的鑫达钢铁,其写进官网简介里的这段环保独白,在现实中并不怎么靠谱。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从去年4月份开始,迁安市环保局重点工作就集中在钢铁、焦化企业的专项治理上,主要内容是检查钢铁、焦化企业的脱硫、除尘设施。
但直到今年2月份,在环保部通报的对唐山等地大气污染治理督查行动情况中,鑫达钢铁仍违反唐山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多台烧结机未按期完成脱硫设施建设,经多次督查,仍不执行停产决定,大量污染物直排大气”。
5月11日,河北钢铁集团方面向本报记者回应,目前,该集团已经陆续跟重组的民营企业解约,鑫达钢铁严格意义上跟集团已没关系,而之前重组也仅持有对方10%的股权。
类似鑫达钢铁的排污情形并非独有。
根据前述《通知》,5家钢铁企业的13台烧结机应于2013年底前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但时至今日,这些设备仍处于建设阶段。除鑫达钢铁外,另外4家钢铁企业分别是唐山清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安泰钢铁有限公司、唐山兴隆钢铁有限公司和首钢矿业公司。
这些所列装备均被唐山市执行差别电价,加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1元,其中,可以单独计量用电量的加价装备安装分电表,按实际发生电量加收差别电费,不能单独计量用电量的加价装备,则按同类装备用电量的平均值征收差别电费。
《通知》还显示,钢铁企业的烧结机执行电量的标准是,装备规模在90~140平方米的,每月核定用电量为120万千瓦时,140~180平方米的每月核定用电量为180万千瓦时。
本报记者按用电量平均值测算,上述5家钢企所建的烧结机中,首钢矿业公司设备规模为6×99平方米,每月要交差别电费72万元,鑫达公司为3×160平方米,折合新增电费为54万元。其他3家企业每月也要分别多出12万元到24万元不等。
艰难的脱硫
钢铁行业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国家目前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手段也达成高度一致,其标准就是环保。根据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去年的表态,继续加强对已建脱硫设施设备的检查,把督办脱硫设施的正常运行作为重点、把未上脱硫设施的企业限产限排甚至停产整治,已是重中之重。
环保重典背后,则是企业在实际执行中的乏力。
同日,一位钢铁企业高层向本报记者称,过去行情好的时候,很多企业对环保不重视,“现在国家要求必须上脱硫设备,但很多企业已经没什么效益,搞脱硫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很高”。
来自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3.29亿元,同比减少56.04亿元,由盈变亏,累计亏损面45.45%,同比增加14.77个百分点。
“钢厂5月的盈利能力会有些许提升,但要填补一季度亏损,钢厂所剩利润仍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分析师表示,受制于行业低迷,钢铁盈利前景仍没有亮点。
而据冶金规划院一位技术专家介绍,烧结机的标准是每平方米100万元,按常用的180平方米的烧结机算,要1.8个亿,脱硫这块大概需要5000万元,这个金额尚不包括脱硫设施的运行资金。
“现在企业每1分钱都要想着办法掰开花,何况是动辄上亿的烧结设备。”前述企业高层说。
数据佐证了这一说法。刘炳江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述,截至去年7月份,全国仍有2/3的钢铁烧结机没有上烟气脱硫设施,同时,已经安装烧结机的脱硫设施实际脱硫效果并不乐观。
实际上,相比企业没钱上烧结脱硫设备,暴露于脱硫设施运行中的问题更加严峻。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很多企业虽然上了脱硫设施,但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散控制系统)并不完善,有的是单一记录脱硫效率和出口浓度等少量数据,甚至有些还未配备DCS系统,脱硫系统的控制完全凭操作工人的经验运行。
让刘炳江非常恼火的是,一些企业为应对环保核查,会擅自篡改DCS系统和在线节能数据。“钢企都宣称"已达标排放",实际环保核查的结果与所称有很大落差。”
在去年5月份,环保部公开通报了2012年度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处罚情况,其中,河北钢铁集团等15家企业因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曾被责令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