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智能硬件掀起交互革命 键盘鼠标正退出舞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1
核心提示:智能硬件通过软硬件结合,对传统的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功能无限扩展,产品快速迭代,进而拥有自动感知、自我学习的能力。典型的智能硬件领域有可穿戴、智能电视、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车联网、智慧医疗、酷玩设备、物联网行业应用、机器人、无人机……

几天前,微软发布了一款同时支持智能电视和电脑的键盘,想要将人们拉回到视窗时代。智能电视需要键盘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智能硬件来了,人类与设备的交互也迎来全新的变革,不只是智能电视。键盘、鼠标正在退出舞台,触摸屏尚有用武之地。整体而言,智能硬件的交互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一、智能硬件的移动特征

智能硬件通过软硬件结合,对传统的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功能无限扩展,产品快速迭代,进而拥有自动感知、自我学习的能力。典型的智能硬件领域有可穿戴、智能电视、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车联网、智慧医疗、酷玩设备、物联网行业应用、机器人、无人机……

摩尔定律依然在发挥作用,芯片和传感器还在变小,电池密度在变大,对应的能力却在增长。这使得智能设备可以不受限于体积,越来越小。同时,可以发现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在不断变轻。每一代新产品都会标榜自己重量变轻了。

更小、更轻,结果便是智能设备更加便于携带。有的是穿戴式的(穿戴在人体或者物体上)、有的是可嵌入的(嵌入到人体或者物体)。还有许多智能硬件是组合式的,主机、配机、配件搭配使用,例如Nike+SportWatch以及许多运动教练设备。整体来说,智能硬件随时随地被我们所使用。

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无线。过去,有人说移动互联网,有人说无线互联网——确实,很多设备并不能移动,但它却收益于无线技术,例如友宝售货机、无线路由器、智能电视。而智能硬件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也是联网,通过蓝牙、WIFI、4G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连接是设备智能的基础。

受限于智能硬件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其数据和计算是分离的,需要依赖手机、路由器或者云,显示交互则需要借助手机、平板、PC、GoogleGlass,因为大量的智能设备根本没有屏幕。

二、智能硬件时代的交互变革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领域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已经经历数代发展。

第一代人机交互为手工作业交互,使用者既设计者必须使用计算机代码语言和手工操作的方法。此后先后出现了基于作业控制语言和命令行的交互,如Unix和CMD现在依然存在。接着GUI(图形用户界面)交互由施乐掀起、苹果模仿、微软普及,也就是我们正在使用的操作系统。WWW的出现则将我们带入了WEB应用和客户端程序的交互时代,IM、搜索引擎、门户、社交网络等等。

现在我们进入了“智能X”的智能交互时代。未来的交互是什么样的?

可以看看刚刚过去的愚人节,互联网公司做的几场经典营销。搜狗发布了Typany智能输入环,豌豆荚发布了OneSpace搜索神衣,百度一口气发布了三个产品:筷搜、Dulifre梦幻手环和4D视频。虽然这些产品几乎都无法在短期内面世,但它无疑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的一种交互期望:更简单、更自然、更高效。有人说,智能手机是人体的第六个感官。那么智能硬件可能是人体的第七个、第八个、第N个器官。

三、从案例看智能硬件交互趋势

从几个已经存在的设备说起。

手环:没有屏幕只有指示灯,通过敲击与其互动。它可以随时记录运动情况和睡眠时间,形成一种“被动交互”。用户除了可以在App查看数据和报表,还会收到任务完成的通知邮件。闹铃、任务完成和突破50公里之后,则会震动提醒。

GoogleGlass:智能硬件开拓者GG,也需要用户通过敲击、滑动、长按来启动或者唤醒它,需要与手机这个网络枢纽连接。不过它多了两样交互:GoogleNow语音和视觉交互。你可以直接对GoogleGlass发号施令,如“显示天气”,你也可以对着它联系眨眼进行拍照,甚至你可以戴着它盯着一件衣服,它会告诉你品牌、款式和价格。Google采用卡片式的基于WEB应用。

智能电视:包括智能电视整机、盒子和影棒这些产品已经爆发,竞争十分激烈,今年将出现第一家出货量超过100万台的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不只是节目内容的变革,而是构建了一个客厅生态,内容革命、客厅娱乐和家庭应用。这些应用可以是信息消费、生活服务、家庭社交、娱乐游戏和儿童教育,等等。

键盘鼠标和触摸屏都消失了,内容从换台发展到搜索、点选,人们的需求不再只是看节目,而是消费内容和使用电视App。智能电视对电视的全新定义带来了新的电视交互方式。

这时候,遥控器要还是不要呢?现在不少智能电视或者盒子都有自己的专属的极简遥控器,或者干脆只要手机App来遥控。同时会发现,语音交互成为智能电视标配,例如乐视最新发布的X50Air便搭载了具备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遥控器,因为客厅安静、封闭,拥有高速网络,是语音交互亲睐的环境。除了遥控器变革和语音的普及外,3D摄像头的推出未来会影响到客厅娱乐、游戏甚至搜索,实现体感动作、视频监控等视觉交互。现在一些3D电视也为用户配置了3D眼镜或者头盔,这是输出的变化。

智能家居:智能电视实际上也可算作智能家居一部分,不过这里指的是之外的,例如智能家电、安防、灯光等。智能电风扇、智能门锁、WIFI插座、智能电灯和智能空调,它们有不少共同点:大都没有屏幕,利用手机控制,支持远程交互。下一代真正智能的家居则是可以感知环境和用户,自动调整,真正智能起来。

智能汽车:智能汽车第一个联想词必然是Tesla,它用触摸屏操控取代了汽车驾驶台五花八门的按钮。与这种内置的系统不同更多是AppleCarPlay,基于iOS体系,需要借助iOS设备完成任务,本质上还是智能手机的触摸式主导,语音协助的交互。最前沿的当属Google无人驾驶汽车莫属,完全没有司机了,它的用户在云端,可能就是基于大数据的自动调度系统,与汽车交互。

目前比较普及的则是基于汽车的应用。车机,装在汽车里的设备,或者在手机上的专为汽车环境设计的App。包括车载通信、娱乐、导航、车内环境控制、胎压监测、后向服务、空气监测等等。这些应用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支持语音,因为这可以解放双手,便于驾驶员使用。不过它们却为语音交互提出几个要求:抗噪、可靠、简单。汽车环境特征、驾驶中的交互时间和容错要求,与其他环境差别很大。

其他硬件:其他典型的智能硬件还有智能运动教练,嵌入到高尔夫球杆、球拍、滑板,意念控制的飞球、手臂;可以感知平衡的可编程Sphero飞球;酷玩应用、物联网设备、智慧医疗等等行业,均能发现一些交互的共同点。

一些共同点:

1、键鼠和视窗消失,触摸屏有少量场景。

不再前倾(PC时代)、不再后仰或低头(手机时代),而是无处不在、姿势各异的交互。

2、无需学习的自然交互。

击打、晃动、体感、运动、语音、图像,这些都是人类天生具备的能力。智能硬件被赋予生命,拥有与人类对话的能力。键鼠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才能使用。哪怕是智能手机的交互,打字也是基于QWERTY键盘的,触摸也有学习的要求,只是时间短了些。

3、被动交互正在兴起。

智能硬件很多没有“离线”“关机”这些状态。与智能硬件交互,很多时候不需主动“输入”任何信息,用户不会直接接受反馈,但依然完成交互。

例如我在走路时,在睡觉时,我的手环都在记录我的信息;智能摄像头随时录制家庭视频;GoogleGlass也是与你生活融入到一起,随时与你交互。

4、协同交互:

用户要么需要借助手机App或邮件系统,要么需要借助遥控器,要么需要在云端远程控制。当然,很可能是几种交互方式并行。总之不再通过单一界面与系统交互,而是多屏幕、多媒体、多渠道的交互方式。

基于此,雷科技总结了智能硬件交互趋势:

1.智能交互时代:PC和智能手机让位,忘掉过去的交互准则。

2.手机依然是中心:App要面向智能硬件重新设计。

3.面向无屏和多屏的交互:未来屏幕无处不在,按需存在。

4.云+端的交互:远程控制、WEBOS、卡片应用、HTML5。

5.多媒体交互:动作、语音和视觉。动作成熟,语音趋于成熟、视觉尚需时间。

6.个性化交互:LBS、时间空间维度的交互记录,大数据,个性化交互。

智能硬件交互要真正智能起来,还有不少挑战:

连接是基础:蓝牙、WIFI、4G、红外以及定位,这些技术还在发展之中,有些是瓶颈如4G;感知是能力:传感器、重力感应、压力感应、听、看,这些能力让硬件智能起来,还有一些感知还很不完善如味觉、嗅觉。智能则是最大的挑战:

1、技术成熟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理解、语义理解、人机对话、需求预测、数据挖掘这些技术尚处于早期。在足够智能之前,智能水平与用户体验、可靠性的矛盾。

2、智能化成本:不是所有开发者都具备智能交互的能力,第三方智能平台开放程度、模式和成本影响普及。

3、用户习惯:大家都认为搜狗输入法比五笔更加先进,但依然还有人在使用五笔输入法,习惯使然。同样,智能比传统交互更好,需培养用户习惯,非一朝一夕,需要时间。

智能交互,用户接纳、厂商支持、技术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以语音为例,最近几年语音玩家多了起来,有语音巨头,有互联网巨头,也有创业团队。大家都在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技术,并且将能力通过多元的方式分享给业界,甚至是完全免费。厂商将语音作为标配之后,即可以培养用户习惯提升市场需求,又可以为厂商提供语料数据帮助厂商升级技术,形成良性循环。视觉、体感等其他领域的智能交互或许也会走类似的道路。备注:这是笔者在思必驰语音交互沙龙上的主题演讲。整理成文分享之。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国网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个月经济“成绩单”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