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省人社厅人才开发处处长罗志年:
我省一直重视企业人才工作,但过去出台的企业人才政策大都“碎片化”散落在相关部门的文件中,系统性不强,落实不到位。此次7部门共同出台的《意见》,更加科学系统,政策含金量也更高。省人社部门作为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在企业人才工作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大人才政策落实力度,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引导和集聚各类人才为企业服务。
安徽富煌集团副总经理齐辛农:
对企业发展来说,新政策出台是件好事,但“好政策要落地”更重要。民营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阻碍,希望加大《意见》宣传力度,增强落实力度,让好政策实实在在发挥效用。
安徽宝业住宅产业化公司总经理谢其盛: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人才需求不一样。当前,民营企业招不到好的人才,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形成真正公平竞争的环境,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没有充分盈利情况下,很难展开人才培养等工作。国企特别是垄断性企业,待遇福利好,民营企业在生存压力下很难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突破和创新。而要从根本上破解民营企业人才困局,还是要依靠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创新。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做出新的部署,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3月17日,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从5个方面细化22项措施,推动企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安徽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安徽日报今日对此进行解读。
紧缺领军人才从哪里来?
以扩大领军人才规模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引领企业发展、推进行业进步、取得显著效益的高端人才队伍。重点培育100家高水平的企业科技创新团队,扶持1000名左右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技术领军人才。
以优秀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重点选拔300名国有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脱产培训,组织1000名较大规模非公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参加境内外专题培训,组织500名小微企业负责人开展EMBA、MBA研修。
-解读
当前,我省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各类企业对人才需求日趋强烈,领军人才匮乏、民企人才流失严重、知识更新培养滞后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亟待解决,直接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历史和实践证明,高端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核心,起着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有了钱学森,才有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人才济济的喜人局面;有了袁隆平,才有我国杂交水稻的高产稳产。对于广大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高端人才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企业想要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方针,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大师、大家、领军人才在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意见》特别强调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引进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力度,这就要求突出企业主体,加快实施“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外专百人计划”、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继续加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人员创业园等载体建设。
经管专技人才如何炼成?
鼓励设立职业经理人培训中介机构,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开展企业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
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建立企业专技人才导师制。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项目需求情况,面向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柔性聘用一批专家,组成专家咨询服务团队,“一对一”确定导师。
统筹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企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原则上不超过统筹地区当年实际征收失业保险费用总额的12%。企业的职工技能培训经费支出,按规定标准税前扣除。企业组织实施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的,按培训合格人数,给予企业不低于每人300元的补贴;企业对在岗职工实施技能提升培训的,根据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按规定给予企业相应补贴;对小微企业聘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的,给予人均500元的培训补贴。
-解读
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同样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与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要求仍然有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程度不高。所谓职业化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要足够专业化,第二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第三要遵守职业规则。但我国经营化管理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精神不够,很多国有企业经营者没有把做企业家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一些企业家不专心,经营管理专业素养不足。此外,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与配置没有实现全球化、市场化配置,依然有很多行政权力配置色彩。所以,要倡导企业家追求,弘扬企业家精神,多管齐下培育优秀企业家。
“重生产经营,轻学习培训”,这是当前不少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职工反映,“一进单位就忙于各项事务,很少有时间充电学习,以前的那点老本早就掏干净了,很难适应发展需要。”
省人社部门调研显示,不少企业人才培训力度不足,培训方式滞后,50%受访职工表示从未参加过培训,受访企业逾70%都以内部培训为主,缺乏优质课程和师资配备,培训效果不佳。
“企业专技人才导师制”是《意见》的一大亮点。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导师制更有益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聘请业内水平层次相对较高的专家导师,打破企业内部交流限制,采取“一对一”辅导方式,能够结合职工自身特点,因材施教,高效率解决技术难题。在实施导师制同时,再辅以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工程、万名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培训和企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选拔。支持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职工培训,为小微企业负责人提供创业培训服务。
人才流失如何有效应对?
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创新创造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扩大人力资本作价入股等股权激励范围,健全企业人才产权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对高端人才按国际标准支付报酬。注重认可和宣传企业优秀人才的创新成果,积极开展人才奖励活动,企业入选人数比例不低于60%。
支持企业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及时便捷地为到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办理落户、档案托管等人事代理服务。企业人才被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录(聘)用,在企业中从业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鼓励地方政府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各类园区为园区企业统一建设人才廉租公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人才合法权益。
-解读
引进人才还要能留住人才。省人社部门调研发现,我省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技能人才稳定性差,引进渠道单一,流失严重。
人才流失到了哪里?首先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欠发达地区企业工资水平低于发达地区,越是发达地区越能吸引人才,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难留住人才。其次从民企流向国企、外企。国企、外企资金、实力雄厚,企业发展前景明朗,待遇福利高,制度相对完善,很多人才从民营企业流向外企或大型国营企业,或被高薪挖走。
有效应对人才流失,企业就要建立人才激励和保障政策,突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制度留人,使人才的价值得到承认,既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也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要支持成立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协会,依托公共服务机构,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宣传人才政策,提供人才服务,积极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户籍管理、档案管理、住房和子女入学(托)等方面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人才成长渠道如何畅通?
从事工程技术研发生产且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符合相应的业绩条件,可不受有关限制,直接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企业生产一线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职工,可直接认定为高级工或破格申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领办和创办企业。建立更为灵活的企业人才管理机制,破除人才流动、使用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在我省兼职创业、在岗创业。
支持市、县级政府依法建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高层次人才创办有发展潜力的创新科技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各类创投机构,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的规范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
-解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当前,从制度环境上看,我省企业人才工作机制不活、环境不优,体制壁垒、身份障碍等问题依然存在。要突出企业人才优先开发,积极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向企业有序流动。
从今年起,我省开展“企业人才工作服务年”活动,每年确定一个服务主题,从市场和企业需求出发,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讲求工作实效,完善服务平台,促进政府资源向企业倾斜,引导人才资源向企业集聚。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省委省政府去年专门出台文件,强化人才支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创业政策、资金支持、收益保障上都作出明确规定。要积极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创办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按规定给予200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及财政贴息扶持,支持和引导人才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要让知识最大限度产生价值。要进一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融资价值,开展多种模式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扩大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激发科技人才创业活力。